“劝也劝不住,劝多了还影响家庭关系……”每当想起家中痴迷购买各类保健品、“神奇效果”食品的老人,北京市朝阳区居民陶莉就挺犯难。老人之所以愿意购买各类“神奇”产品,除了宣传诱导的原因,也是因为直播间里早已设计好的听课、发红包、“考核”、限时优惠等多种手段与套路。
(据8月3日《沧州晚报》6版)
网络直播的兴起,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不容小觑的是,直播间已经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欺诈的新平台。
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销售,花样百出。有的主播装扮成医务人员模样,虚构治病经历,宣传所谓“保健品”的治疗功效;有的通过情景剧的形式,甚至雇佣“托儿”制造假象,让老年人相信其销售的“保健品”有“药”到病除的效果。这些“保健品”中除了食品外,还不乏项链、枕头、床垫等,存在出售“三无”产品、虚假或夸大宣传等问题。
对比传统的线下保健品骗局,这些线上的行为不受场地限制,传播更广,因此造成的影响也更为恶劣。
遏制直播间里保健品“花式”坑老,需多方发力。平台方应当好“守门人”,承担起主体责任,积极完善直播带货规则和举报功能,加强审核和监管,要求主播销售的产品必须有相应的许可或者认证,有产品合格证,以营造风清气正的直播环境。
有关部门则要依法加强监管,严肃查处直播间坑老案件。比如,要把不法主播列入个人诚信记录,实行失信联合惩戒,提高其违法违规成本,形成有效震慑,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老年人通过手机了解养生知识、购买保健品,是主动适应时代变化的表现,值得鼓励。但是,要学会科学养生,要清楚保健品并非药品,更不能将治疗疾病的希望寄托于此。另外,应保持消费理性,不要盲目相信主播的介绍和广告说辞,尽可能到合法正规的线下门店或线上官方旗舰店购买,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作为举证维权的依据。
当前直播行业发展迅速,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强化宣传力度,揭开直播间各类花式“坑老”的面纱,形成科学严密的监管“定式”,才能保护更多老年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