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健存 彭爱 魏志广 实习生 刘怡雯 摄影报道
修旧如旧才珍贵
一方破损的画卷,一幅发霉的绢轴,别人看来残破不堪,严重影响了美观和艺术价值。然而,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画修复与装裱的第二代传承人郑兴广而言,却能重新焕发光彩。
泊头市北环路附近的馨悦家园平日并不喧闹,沿着小路走几分钟,拐个弯儿,就来到了郑兴广“藏”身于家中一楼的工作室。推开门,只见郑兴广伏在案台前,正修补着一张残破的山水画。
20年来,郑兴广业余时间都会这样以手作笔、以心为墨,穿梭于历史的尘埃与现代的光影之间,用无尽的耐心与精湛的技艺,编织着古画重生的奇迹。
父亲破损的书画
古画不言,却以墨色轻吟着过往的风华。它们静静地“躺”在历史的尘封中,等待着有缘人以匠心之手,拂去岁月的风霜。
郑兴广,一位深耕古画修复领域多年的非遗传承人,在他看来,每一幅古画都是时间的低语,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自幼年起,郑兴广的世界便被一幅幅泛黄而斑驳的古画所包围,他从小就看着父亲郑凤章伏在案上修补古书画。一幅幅千疮百孔的古书画,在父亲的修补下,重焕古风神韵。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郑兴广学会了用稚嫩的手指轻抚过那些历经沧桑的画布,感受到一笔一划背后的情感与故事。
那些日子里,父子俩常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父亲一边细致地修复古画,一边向郑兴广讲述着画中的故事与修复的奥秘,那些话语如同种子,悄悄地在郑兴广的心田生根发芽。
看到母亲尹金凤常年帮父亲裱画,郑兴广七八岁的时候就给父亲和母亲打下手。“学着爸妈的样子,先用一盆清水清洗书画,再刷上面粉打的浆糊,我开始尝试着独自完成一些简单的步骤。”郑兴广回忆,为了让自己更好地了解各种修补的情况,父亲郑凤章经常“人为”地制造各种书画的损坏情况。
“那时候,父亲经常画完一幅书画后,就放在家里的灶台上故意进行烟熏,制造出破损的情况,只为了让我练手。记忆里,父亲很多精心完成的书画作品都被水泡过、被火烧过,也故意被撕毁过。”郑兴广说。
无论是被红糖水浸湿的书画,还是故意戳破的画纸,一幅幅破损的书画,让郑兴广修复的技艺日益精进。
“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明代收藏家周嘉胄曾在《装潢志》中道。
“古书画作品一般是用宣纸、绢、绫、帛等作底,与其它文物相比,显得更娇贵。时间久了或保管不善,就会出现受潮发霉、虫蛀鼠咬等状况。同时,纸张和绫绢因时间流逝而自然老化,也会使书画产生破洞、糟朽断裂等情况,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影响书画的寿命和艺术价值。”郑兴广边说,边手握刷子,轻蘸清水后,在一幅破损的书画上薄刷清洗。
洗、揭、补、全……修复古画的核心工序不多,但细分的话仍还有10多道小工序。交谈间,郑兴广用薄竹片小心翼翼地揭起破损书画的褙纸。
“看,这里的一笔,需用细针轻挑,去除表面的污渍,而不伤其筋骨;那里的一抹,就需要用淡墨来轻染,补全缺失的色彩,使之与整体和谐相融。”郑兴广一边演示着修复过程,一边讲述着每一个细微步骤背后的意义。
在他的手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工具——排刷、竹片、镊子……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它们在郑兴广的指挥下,灵活地穿梭于古画的每一个角落,将破碎与残缺一一修复,让古画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修旧如旧,一直都是郑兴广从事古画修复与装裱工作以来坚持的初心。古画修复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艺术活。除了有一双巧手,古画修复师还需要“揣摩”古人心思。只有了解色彩着墨、裱式、用材等情况,才能在修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还原作品。
“掌握不同朝代、不同画家的绘画风格和手法,以及绘画纸张、绢缎等知识,才能尽最大可能补缺损之处,使书画做到笔意顺畅、画面连贯。”郑兴广说,“这些古字画历经岁月,很多都已经面目全非了,但修补字画不仅是一项技艺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幅画,一个月
在郑兴广看来,方寸纸绢,这一修一补,是技艺,更是匠心。“完成一幅古画修复,根据难易程度,常常要花费十多天的时间,甚至有的得忙几个月。”郑兴广说。
几年前,郑兴广收到了一幅破损的山水画。长三米、宽一米半的画卷上,不但有很多霉斑,还有多处因为纸张纤维腐朽造成的破损。
“这幅画送到我手上的时候,画心有好几处已经碎得不成样子,揭裱时只能将画濡湿后一点点揭除。”郑兴广说。
由于画卷很大,破损的地方也很多,按照以往的工序无法更好地完成修复。于是,郑兴广先是将局部的褙纸进行揭、补、晒,之后又将粘好的褙纸撕掉进行二次揭、补。
修补好的画卷还要被贴在墙上晒干,晒干后才能开始对画卷里缺失的地方进行修补。“时间给古字画留下了斑驳的伤痕,我将破碎的画面重新拼接,将褪色的色彩重新找回,是一场匠心之旅,任谁也急不得。”郑兴广感慨。
经过近一个月的耐心修补,郑兴广终于让原本残破不堪的书画“重获新生”。看着修复并装裱好的作品,郑兴广觉得,在自己的修复下,这一幅幅古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重新回到了它们应有的辉煌时代。画中的山水依旧灵动,人物依旧鲜活。
多年来,经过郑兴广修复装裱的作品不计其数。作为泊头市解放小学的美术老师,郑兴广在工作之余也会将古画修复与装裱的技艺展示给学生们。“古画修复与装裱,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与爱心的工作。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到这一领域,也吸引年轻人来学习,让这份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与发展。”郑兴广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