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2日
第09版:09

别让“仅退款”成为“薅羊毛”的代名词

王 琦

近日,有商家称,某顾客在其网店购买了4件商品,当商品送达后,该顾客拒收1件,取走了另外3件,却成功申请了全额“仅退款”,总金额为1800元。据悉,此人类似的操作已有好多次。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商家对于“仅退款”的吐槽不少,他们纷纷晒出“仅退款”带来的损失,公开申讨平台判罚不公。

(据8月8日《沧州晚报》10版)

“仅退款”规则的初衷是好的,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在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的快速解决方案,避免了繁琐的退货流程。然而,任何规则都有其两面性,“仅退款”也不例外。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人利用这一规则的漏洞,通过恶意申请“仅退款”来达到“薅羊毛”的目的。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商家的利益,也破坏了电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对于商家而言,“仅退款”规则的滥用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经营成本和风险。这种不公平现象让商家苦不堪言。

同时,“仅退款”规则的滥用也损害了真正需要这一保障的消费者的利益。当“仅退款”成为一部分人牟利的工具时,那些真正因为商品质量问题需要退款的消费者可能会受到影响。他们的正当权益可能因为商家的防范心理而受到损害。

针对这一问题,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首先,电商平台应完善实施细则,明确界定可以申请“仅退款”的具体情形,并加强审核力度,防止政策被恶意利用。

其次,电商平台应建立纠纷调解机制,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公平、公正的争议解决通道。

此外,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确保退款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商家和消费者也要相向而行。商家在面对恶意行为时,应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商家可以保留证据,向平台反馈问题并寻求帮助,或依法利用仲裁、诉讼等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也应尊重商家的权益。

电商平台、商家、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需要共同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购物体验的同时,保障商家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只有这样,“仅退款”才能真正成为一项便民利民的好政策,而不是被滥用的工具。

2024-08-12 王 琦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7207.html 1 别让“仅退款”成为“薅羊毛”的代名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