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7日,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比赛在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落幕。凭借集体技术自选、自由自选和技巧自选三套动作完美无暇的表现,以超高难度征服裁判,中国队以总分996.1389分排名第一,获得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的金牌。这是中国花样游泳历史上首枚奥运金牌。
出征奥运会前,中国花游队的副队长肖雁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辛苦了,这一路走来的自己”。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四川达州姑娘在奥运会前5个月遭遇了骨折,她到了巴黎后才正式拆绷带下水练习。
那个没有“进村”的女孩
里约奥运会,中国花样游泳队提前半个月到达巴西,在训练营完成了最后一次训练后,队员们开始收拾行李入住奥运村。队里最小的那位女孩,18岁的肖雁宁,也在收拾行李,拿P卡(替补)的她在比赛要开始的时候回国了。那一年的奥运会,她在四川省花样游泳队的电视机前看完了比赛。
小时候,肖雁宁其实很怕水。“小时候的夏天,我爸带我去河边踩水什么的,但我就是不敢游泳。”肖雁宁尤其怕把头埋在水里憋气的感觉,谁能想到,长大后她会成为那个在水里憋气两三分钟进行比赛的人。
8岁那年,当时还在练艺术体操的肖雁宁,在达州一个幼儿体操比赛开幕式上表演,四肢修长的她被前去选材的四川省花样游泳学校校长高举英“看上”。就这样,肖雁宁开始了花样游泳的生涯。
很长一段时间里,肖雁宁都是国家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里约我是替补队员,又是队里年纪最小的,当时我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和目标,有机会入选,能跟着姐姐们一起去参加奥运会,就算作为替补也觉得很开心。”2017年,在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肖雁宁跟随中国队拿到了花样游泳历史上第一块世锦赛金牌,19岁的她成为了世界冠军。
2021年东京奥运会,肖雁宁依然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但我已经是八个人中的一员了,感觉到了身上有了责任,需要自己去完成的那种使命。”那届奥运会,中国花样游泳队拿到了银牌。
成小队员们
口中的“姐姐”
巴黎周期,肖雁宁完成了人生不小的蜕变,不再是跟着姐姐后面的小队员,她成了小队员们口中的“姐姐”。“最大的变化是感觉自己成熟了很多,这一届自己身上的压力很大。”此外,她的身份也改变了——成为中国花样游泳队的副队长。“就需要去扛一些责任,比如训练中大家状态迷茫、沮丧的时候,需要站出来让整个队伍的气势往上走。一些队员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要主动去帮助她们,去跟她们聊天,如果有负面情绪,及时疏导。”
用骨折的手
完成24次托举
2月份的多哈游泳世锦赛,肖雁宁搭档队友获得集体技巧自选冠军、集体技术自选冠军、集体自由自选冠军三枚金牌。很少有人知道,三枚金牌是她带着骨折的手拿下的。“在多哈世锦赛的赛前训练,一个不小心撞到了队友的背上,但那会儿还不知道已经骨折了。就照常进行训练。”直到回国后,肖雁宁才发现手掌骨折了,“刚撞上的那天晚上,是最疼的,需要吃止疼药才能睡着,比赛的那几天都很疼,比赛前也需要吃止疼药。”比赛前,队医会给她缠上绷带:“缠得非常紧,已经麻木了的那种,才会感觉不到疼。”
那场世锦赛,肖雁宁用骨折的右手一共成功完成了24次托举。
回国后发现骨折,肖雁宁的训练还是一天没有停。直到抵达巴黎后,在训练营里肖雁宁才彻底取了绷带:“在没有绷带保护下去做动作,自己心里面有点担忧,去了巴黎以后,在训练营里逼自己脱掉了绷带,去适应一下划水的感觉,结果感觉还挺好。”
8岁离开父母只身一人来到成都练习花样游泳,一晃18年过去了,26岁半的肖雁宁终于有了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她说最想送给自己的一句话是,“这么多年的付出和坚持,我的青春圆满了”。
据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