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9日
第14版:14

逃不开人情,躲不过套路

近5000名退休老人落入传销陷阱

“老师”在讲课(视频截图)。

“买卖通”App。

杨洁的别墅盖不成了。

她是浙江省桐庐县的一位退休老人。按照原来的设想,她的退休生活应该是在乡间的自建别墅里过衣食无忧的小日子。

57岁的杨洁理应具备优渥生活的资本:受过良好教育,曾经营一家笔厂,家境殷实。她住在桐庐县的一处精装大两居房子里,里面摆着不少红木家具。

然而,一个错误的决定,让杨洁的忧虑变多:别墅盖不了了,还背上了债务,每月还得担心借款逾期。

这一切要从一个致富故事讲起——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几年前,县里人都说,在一款名为“买卖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里购物,能得到3倍积分,这些积分还能兑换成等额现金。简单地说就是,在平台花100元,不仅能得到产品,还能赚到300元。

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杨洁不是没怀疑过,但她的朋友都买了,账户里不断进账的记录让她相信“真的有这种好事”。

于是,她先后投入了80多万元,账户里至今还有100多万积分等着换成等额现金。

杨洁终究等来了一场骗局和一堆数字。

桐庐县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显示,这等“好事”被定义为传销:“多名省、市、区级代理以推销商品为名,要求参加者购买商品以获得加入资格,并按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返利依据,引诱、胁迫他们继续发展他人参加。”

根据起诉书,“代理”通过培训课程讲解、模式讲解、耳口相传等形式发展下线,有的“代理”发展的VIP会员多达1489人。2023年7月,10人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桐庐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起诉书显示,这10名被告人均认罪、认罚。

经过两次公开审理,近日,桐庐县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判决,经庭审质证,被告人行为均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告人的违法所得将被没收,上缴国库。

至此,“买卖通”为杨洁们编织的财富梦彻底破灭了。

“用钱生钱”的故事

直到今天,杨洁依然无法清晰地说出自己是如何被“买卖通”掏空口袋的。留在她记忆里的是一个个关键词:抢单、升级、提现……

她记得最清楚的是朋友的话:“像我们这样(子女不在身边)的退休老人,靠不了别人,没地方赚钱,得学会理财,用钱生钱。”朋友还打保票——保证赚钱,保证安全,保证不违法。

这些话术,对于杨洁这样的县城退休老人来说,确实有点吸引力——在县城,老人多数好面子,讲人情;想赚钱,却又困于年纪。

杨洁和丈夫都退休了,平常靠积蓄和退休金过日子;儿女各自成家,平常住在杭州,都有自己的收入,也不依赖他们;而杨洁的母亲生病时,她常要买点补品、药品。

纵然对“赚钱”的方式有所怀疑,但她想,熟人总不能坑自己,不妨就试试吧。

第一次,她花了2000元。

那是2021年5月,杨洁在“买卖通”上买了几根人参,同时获得了6000积分。用朋友的话说,这积分就是等额现金。

然而,这钱要在“买卖通”上提现,得遵循一套复杂的规则。杨洁得到的信息是:每天往App里充值1700元现金,直到4天后,存满了6800元,系统就会在第6天开始给用户打款,每两天打款170元。

她一开始并不理解,但还是照做了,直到账户里多出了170元。她相信了这个“用钱生钱”的故事——前4天投进去的6800元,还安全地躺在账户里。

在她看来,“买卖通”相当于第三方平台,钱在这里,既能购物,也能有积分,还能挣钱。更重要的是,随时可以取回。

尝过甜头之后,杨洁开始和朋友一起出现在大大小小的项目推介会上。

2021年7月,“桐君百草全国市场启动大会暨答谢晚宴”在桐庐县城某酒店进行,参加的会员大概有四五百人。先是几位“高层”讲话,然后,本地名人李金宝出现了。

在桐庐,几乎人人都认识李金宝。杨洁说,那天,李金宝背后的屏幕上展示了他“站台”的身份:桐君堂药业、食尚本草、德润全的董事长,以及桐君百草的品牌创始人。

“这些人口才都好得不行。”杨洁说。会议结束,他们作为“会员”,被安排享用了晚宴。摆上餐桌的有进口红酒、鲜榨果汁,还有龙虾、黄鱼。

后来,有的退休老人在网上搜索“买卖通”等关键词,跳转出来的文章展示的是“买卖通”董事长在陕西咸阳参加发布会,项目方还为许多老人规划了未来去往陕西、福建等地的参观旅行,“会报销机票和住宿费用”。

种种细节,让杨洁们觉得这个集团“真阔气”。

杨洁决定加大投资,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用多个账户,花更多的钱买产品,拿到更多积分凭证,换出来更多的钱。

她将留作建别墅的60多万元全部投入了。按照她的理解,这笔投资能在一年内带来100多万元的利润,而那些花钱买的产品,“反正百利无害”。

2021年9月前后,这样的“致富秘密”在频频举办的项目推介会上传递出去,甚至传到了附近的嘉兴、上海、绍兴等地。

那时,有个场景反复在县城里重现:早上八九点,退休老人们涌向相同的地方。因年事已高,他们对智能手机的操作并不熟练,只能聚在一起,相互帮忙,或是由“老师”代为操作。有时,是在某个办公楼;有时,是在朋友家里。10点半前后,他们完成交易,急匆匆地离开。

县城退休老人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收益”。有人畅想,赚到一定数额后,就去翻新家里的老房子,给儿女置办家具、彩礼;有人还没想好要做什么,但总觉得,“有钱即心安”。

至于买来的各种产品,老人们多是心照不宣。例如,一款以桑椹、火麻仁、冬瓜皮、枸杞子等为主要原料的熟粉糕点,被包装为“扳不倒”本草精粹果,在“买卖通”上售价350元。

至于效果如何,没多少人在意。这些产品多数被摆在角落,“(积分)凭证才是我们要的东西。”杨洁说。

54岁的桐庐人张梓对钱始终持谨慎态度,从未触碰过银行之外的任何理财产品。当朋友找来时,她一开始根本不信,但挡不住朋友的热情。她被一次次带去开会、上课、吃饭。

看着与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老师”用熟悉的县城口音说着浅显易懂的挣钱道理,层层递进的方式很快降低了张梓的戒备心。细听之后,这种既能挣钱又能保本的营利模式,让她彻底放下了顾虑。

信任崩塌

2021年10月中旬的一天,按照规则,那天是提现的日子。10点左右,杨洁发现自己账户里的钱提不出来了。

几个微信群“炸了”,“会员”们相互询问情况。“老师”解释说,“平台被一些恶意‘会员’投机提现,目前,遭遇资金问题,暂时无法运行”,让大家少安勿躁。

直到2022年6月23日,买通卖通公司发出一份通知,称“平台进入休市”。有“会员”打开“买卖通”后看到弹窗的消息,也有人在名为“买通卖通官方”的微信公众号上收到推送的文章(文章现已删除)。

此后,再没有人取出过钱。8月,群里有消息称,有人去报案,警方立案侦查,几个“省级代理”和“老板”都被抓了。

县城的热闹消停了。

“会员”曾来过的“买卖通”项目办公室已鲜有人出没,书架上摆着的《用钱赚钱》《脱稿讲话与即兴发言》,蒙上了灰尘。那间曾经用于开会、讲课的会议室大门紧闭。

近日,李金宝在电话中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侦办案件,自己正处于取保候审中,会全力配合调查。他还说,相信法律是讲究证据的,“我也是受害者,至于有没有违法,总会给我一个说法”。

被骗的人究竟有多少?71岁的“会员”、桐庐县退休教师李誉作过统计,县城约有近5000人参与其中,投资金额过亿。

李誉的生活也变得不一样。他把认识的“会员”拉了一个群,群里124人都有一个简单的希望:拿回当初投入的本金。凭着过去的工作经历,他负责整理资料,联系不同的单位。他们坚持认为:这案子是诈骗,不是传销。他们知道,被认定为传销后,违法所得将被没收。

一年前,李誉还在坐等回报。从县城某小学英语教师岗位退下来,他拿着每月7千多元的退休金,依然觉得日子不太好过——县里人情往来多,钱“跑”得快。

参与“买卖通”,他无非是想多挣点钱,为杭州的孩子换房子,给自己留点养老钱。李誉甚至借了点钱投进去,他以为钱会翻倍回来。

后来,他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再警醒一点,或是在网上多检索,说不定能发现更多蛛丝马迹。比如,号称有金融牌照的买通卖通公司,甚至连官网都没有。

杨洁想过报警。她曾经给朋友,也就是自己的“上线”打电话,得到的回应是:“集团运作正常,你不要急,(桐君堂)都在这里,还能跑吗?”

她又相信了这套说辞,又借了将近20万元,投进去。现在,儿女知道了她亏钱后,电话里的语气很差,儿子说她败家,把家底都掏空了。

张梓住的临江大平层里,有一个房间装着这些年买下来的“战利品”:“扳不倒”本草精粹果、口服液、盒装人参……纸箱被整齐地堆放在精致的实木衣柜边,看起来并不和谐。

这是张梓和丈夫常常争执的主题。丈夫觉得应该把它们扔掉,但张梓舍不得。直到今年年初,俩人找到折中的办法——在微信群里折价出售。

一根2000元买来的人参,她卖200元。刚一发出图片,有人就说:“这东西在北方50块钱一斤,还算是宰客。”

现在,张梓不敢再冒险了,亏了的钱,就亏了。

然而,这个月以来,熟人不断给她发来消息,说有个新项目可以投资——出资两万元,收益200万元,甚至可以签对赌协议。

张梓口中的这位熟人,据说投了很多钱。“他说,这次是翻身的机会,如果亏了,我们就赔给你。”

她口中的“他”,正是当初拉她进入“买卖通”漩涡的人。张梓还说,这些“项目”变来变去,最后玩的都是一种套路,“天上不会掉馅饼,钱也不会自己生出钱来”。

张梓果断拒绝了。

(文中的张梓、李誉、杨洁为化名)

据时代周报

2024-08-09 逃不开人情,躲不过套路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6943.html 1 近5000名退休老人落入传销陷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