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5日
第13版:13

运河之夏

□王连想

午后两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骑上电动自行车,由105国道向北走不太远,看到大运河武术公园的标识牌后左转,再经过麒麟卧村的一片庄稼地,就远远地看到草木葱茏的运河大堤了。天太热,此时大家都窝在家里避暑,若不是怕儿子中午不休息吵到左邻右舍,我是断然不愿在这么热的天出来的。

车子开始爬坡,那坡道是为了方便村民上下运河大堤而修。儿子坐在电动车的后座上,看着爬坡时吃力的电动车,开始用身体和嘴巴一起给电动车鼓劲儿。这坡道给儿子带来无限的乐趣,尤其是下坡时,他甚至张开怀抱,兴奋地振臂高呼起来。

上了陡坡,白花花落在地面上的阳光开始快速后退,阴凉之气立马扑面而来。同样是柏油路,为休闲观光而在大运河河堤上修筑的这条路,走在上面完全没有一丁点儿烤人的感觉。看着眼前的参天树木,你不得不感激先人为大运河所做的一切,这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柏油路两侧,一株株历尽沧桑的古树参差而立,有的挺胸抬头向天而生,有的则佝偻腰背,与另一旁的弯腰驼背的古木交头接耳,为曲折的小路搭了一顶小帐篷。远处运河宽阔的河道两旁,浓密的芦苇在日光下泛着墨绿。偶尔起飞的不知名的鸟儿扑打着翅膀,滑翔一阵后,又落入了苇丛。

大运河整条河流蜿蜒曲折,这种设计既减少了运河造闸的开支,也避免了水闸影响航道,又起到了“三湾抵一闸”防汛滞洪的作用,古人的智慧真叫人佩服。因为河道的弯曲,也使得运河大堤呈曲折通幽状,无论是河道还是运河大堤都显得极为耐看。五步一小景,十步一大景,走着走着,蓦地回头,一副浑然天成的景致就呈现在人的眼前了。

河道弯曲的地方,两坡地因运河水的淤积而变得肥沃无比。收完麦子留下的金黄的麦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更衬托出了堤岸上草木的葱翠和水天的蔚蓝。贴着观光的柏油路,平坦宽阔的坡地上种了不少果树。这个季节正是桃子成熟时节,因地处沙质土壤,加上雨水稀少,结出的桃子虽不大,却鲜红无比,含糖量极高。桃园的主人用篱笆将桃园与柏油路隔开,然后在篱笆门口搭了个简易的棚子,将采摘好的果子摆在了小木桌上,不时有闲逛的人会停下来挑上几个带走。

桃园旁边还有一些小块的菜畦。一畦畦生菜、香葱、油菜在午后依旧绿意蓬勃,看得出来,主人早晨浇的水很足。压水井旁的大石头上布满了青苔,让人在这夏日也觉得清凉无比。旁边有几棵山楂树,因通风好,日照充足,再加上水肥都比较及时,树上的小果子一串串地挂满了枝头。我想等到秋天的时候,整棵树上都将挂满小红灯笼。

油坊口的几个老太太搬着一个折叠桌,来到了堤岸上的大梧桐树下。她们围桌而坐,打起了扑克牌。一支又一支的骑行队伍,从她们身旁呼啸而过。虽然那么多弯道,骑行队竟无需减速,耳畔刚飘过他们的车铃声响,一眨眼却看不到了他们的身影。

寻一处宽敞的林荫把车子停下,儿子要用他的小铲子在这里挖掘“宝藏”了。这时我才感受到了蝉声的聒噪。刚才因为别的声音比较杂乱,注意力也在别处,因此就忽略了这个夏天的使者。儿子的小铲子在土壤里上下翻飞,他说,这里的土比别处好挖多了。这是运河水沉淀下来的沙质土,自然要松散得多。

运河上有风吹来,我感觉到了一阵清凉。放眼望去,那河畔的芦苇及旁边的各种树木都倾倒着身子,发出了唰唰的声响。那被翻腾起的树叶,像阳光下运河的水一样泛着亮晶晶的光。运河里有人下水捞鱼了。三个脑袋瓜在水里浮浮沉沉,三只大水桶被他们托举着,在水面上荡来荡去。河堤上几个骑行的人停下了,聚到一块看水里捞鱼的人,并互相诉说着自己童年的逮鱼时光,我也远远地向那摸鱼人张望。我是一个旱鸭子,水性并不谙熟,只能敬而远之。所以即便自己心里痒痒的,想要看一看摸鱼的过程,也只能远远地观望一下。

渐渐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者陆续来到河岸,坐在树荫下纳凉。他们应该是在田地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与空调吹出的硬冷的风相比,他们觉得运河夏季的风才更有人情味。他们觉得,选择光着脚坐在午后的运河边上,抽上一袋烟,听听蝉唱鸟鸣或发上一下午呆要比闷在家里好多了。

这里的运河跟流经大城市的运河比起来同样也很热闹。流经大城市的运河,多的是游人荡舟时船桨拍打水面带来的欢快,而这里更多的是鱼戏鸭游以及各种鸟叫虫鸣。大城区的运河之下的夜晚,灯火阑珊、光影交错,而这里的夏夜也有光,那是来自农家倒映的点点灯火和萤火虫发出的星星之光。同样热闹,同样有光的灿烂,却又比城区的大运河多了古朴与苍凉。

运河的夏天,是一个安逸、原生态的与众不同的夏天。

2024-08-05 □王连想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6345.html 1 运河之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