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预防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江苏南通一酒店的厨师竟在菜肴里使用庆大霉素来给顾客止泻,所幸被酒店员工发现并向相关部门反映。
经法院审理,两名被告人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及1年6个月,并处罚金16万元。
这样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一经报道,为何立即引发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
厨师竟然在菜品中投放庆大霉素,这无异于变相投毒。
要知道,庆大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处方药,也是导致不少孩子耳聋的“罪魁祸首”,而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显然,对于该事件的关注和讨论已超越了职业道德范畴,在食品中添加药品,已经涉嫌违法犯罪。
在愤怒之余,有网友深感“不寒而栗”,尽管目前该案件已经宣判,相关责任人已得到相应惩罚,但很多人仍表示“担心不是个例”。
毕竟,像这类厨师在菜肴里掺药的非法行为,本身具有很高的隐蔽性,外人很难察觉和发现。网友不免联想,这到底是个人的偶然行为,还是行业内的“潜规则”?
本案的庆大霉素全部来自某连锁大药房的同一家门店,酒店杂工张某每次购买量一般为100盒,都没有提供处方。药店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行为,违反了国家关于药品分类管理的规定。
多方配合,长时间作案,看到这些细节,对于网友的联想和担心,我们几乎可以理解,甚至也有类似“不是个例”的担忧,而这也正是推动讨论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
那么,对类似事件的关切,如何让网友从“担心”变为“安心”?
我们应该感谢那个打举报电话的酒店员工。他的这份勇敢,让我们在这起恶劣事件中还能感受到人性之善,看到普通人的良知。作为内部“吹哨人”,这位举报者应当得到嘉奖。
这也启示我们,相关举报制度和保护措施应当进一步细化和加强,对于类似隐蔽的食品添加非法行为,在食药安全监管的同时,内部人员相互监督,勇敢站出来揭露,非常关键。
同时,我们看到目前该案件已经宣判,两名厨师被判刑。而且,市场监管部门还对涉案酒店罚款118万余元,吊销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对于向该酒店非法销售处方药的涉事药店,也正面临行政公益诉讼。
所以,对类似唯利是图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要全链条罚,要从重罚,让相关涉事者为失信且违法的恶劣行径付出沉重的代价,让法律的红线在社会上形成震慑,让全链条的食药安全监管体系真正全覆盖,让从业者对食药安全的红线有敬畏、知行止。
只有如此,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寒而栗”和“细思极恐”才能变为“安心”和“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