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然妈,暑假你家怎么安排?”
“我家闺女让我这个暑假教她做饭。”
早在放暑假前,市民李晓梅和上三年级的女儿然然商量好了,暑假要教然然做饭。
“以前假期我们都会出去旅行一两趟,孩子再选择两个暑假兴趣班,加上写作业,整个暑假也很充实。”家住运河区天成名著小区的李晓梅说,没想到今年暑假前,然然对她说,今年不想出去旅行了,更想学做饭。
然然告诉李晓梅,只要有妈妈陪着,在哪都一样。女儿这句话让李晓梅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想要的很简单,就是陪伴。
爱做美食的“小当家人”
暑假开始后,李晓梅就和然然商量好了菜单,从最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和土豆丝教起。
看着然然拿着鸡蛋小心翼翼碰碗边的样子,李晓梅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和妈妈学做饭的情景。
然然不小心将鸡蛋壳掉进了碗里。李晓梅耐心地告诉她:“用筷子挑出来就行,这个鸡蛋洗过了。”
“为什么要洗呀?”
“因为鸡蛋壳上有细菌。”
“切菜时怎么手离刀这么近呀?切到手怎么办?”
“手离得近才好用力,固定好菜反而不容易切手。”
“土豆上面怎么黏黏的?”
“这是淀粉,要用水泡一泡。”
在教然然做饭的过程中,李晓梅觉得时间仿佛慢了下来。
“妈妈,我已经会做菜了,但就是有点不敢打火。你给我买套迷你厨房吧,那样我就可以给你们做饭吃了。”
于是,李晓梅网购了一套适合孩子做饭的迷你厨房。然然高兴地喊起来:“妈妈,以后你下班回来饭就熟了。”
听到这里,李晓梅灵机一动,干脆让孩子当家,从买菜到做饭全由她一人搞定。这下,然然兴奋地蹦起来:“我来当家喽!”
于是,李晓梅给了然然20元钱,告诉她这是晚饭的菜钱,并带她到楼下菜店转了一圈,教给她怎么挑菜。
当天晚上,李晓梅到家后,看到桌上摆着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一盘土豆丝,还有两小碗炒米饭。女儿还迫不及待地拿着自己写的购物清单和李晓梅说起了买菜、做饭的经历。
去博物馆了解“沧州”
家住运河区文承苑小区的王明浩暑假后就是一名三年级学生了。
暑假过半,妈妈赵慧已经带着他去了两次沧州市博物馆,参观了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还体验了非遗的制作过程……
往年暑假,赵慧为了让孩子增长见识,会带着孩子去旅游。如果赵慧工作忙的话,就让王明浩的爷爷奶奶带他去。
有一次,王明浩问妈妈:“沧州有多少年历史?京杭大运河流经沧州的哪几个县市区……”
“这些问题,别说孩子不知道,我也不清楚。”赵慧陷入了沉思。
作为土生土长的沧州人,今年暑假,赵慧决定带着王明浩好好了解一下沧州的历史。
刚放假的时候,赵慧带着王明浩来到了沧州市博物馆。
他们在展厅里认真地看了又看,了解了沧州的历史文化,了解了沧州的非遗文化,还了解了沧州武术、杂技的渊源……
“原来,沧州的历史这么悠久啊。”王明浩感叹道。
不仅王明浩觉得很震撼,赵慧也收获满满。回到家后,两个人意犹未尽,还继续讨论。“我和孩子决定,再逛一次沧州市博物馆。”赵慧说,“别人都说,我家这个暑假挺‘低配’,我却觉得挺有意义。”
7月27日,赵慧带着孩子去了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这次参观,孩子特别开心。”赵慧说,王明浩不仅了解了大运河沿线的非遗,还现场体验了一下非遗的制作过程。
王明浩体验了捏面塑、活字印刷等。赵慧还计划着带王明浩去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转一转。
“百果园”里享受亲子时光
7月28日,家住运河区万泰丽景小区的李艳和儿子佳佳收拾妥当后,开车前往沧县的老家。
10岁的佳佳坐在车上,向李艳“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葡萄应该更甜了吧”“丝瓜又长了吗”……
李艳笑着说:“你回去自己看看,肯定会有很多惊喜。”
李艳老家院中种了西梅树、桃树、李子树等果树,还搭了一个葡萄架。院子的东侧种着一些蔬菜。佳佳特别喜欢这个小院,还给它起名为“百果园”。
今年暑假前,李艳回老家时,看到小院中的果树已经结果了。她就想,今年暑假,除了带孩子去海边玩,有时间就带他回老家吧。“百果园”不就是现成的劳动实践基地吗,陪着孩子一起除草、浇水、采摘水果蔬菜,应该挺不错。
李艳和佳佳说起这事时,佳佳也很兴奋。一放假,李艳就带着佳佳回了趟老家。当时,李子树上的李子还没有成熟,佳佳就想着尝尝味道如何。他咬了一口李子后,被酸得眯起了眼睛。
“妈妈,你也尝尝。”佳佳将李子递给李艳。李艳直摆手,“太酸了,我还是等李子熟了再吃吧。”
李艳和佳佳一起在院中除草、浇水,还动手割韭菜。佳佳拿着镰刀将韭菜割下来时高兴地说:“妈妈,今天咱们用韭菜包饺子吧。”
当天晚上,他们一起择韭菜、包饺子。佳佳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可开心了。
每隔几天,李艳就会带佳佳回老家一趟,一起在“百果园”里劳作。每次回去,佳佳都享受到很多快乐,也有不同的收获。他将自己在“百果园”里劳作以及观察到的情况写在了日记里。他们还把采摘回来的水果蔬菜送给朋友吃。
“在‘百果园’里陪着孩子一起劳动,既享受了亲子时光,又增长了孩子的劳动技能,这样的暑假看似‘低配’,也挺有意义的。”李艳说。
“原来骑行这么快乐”
12岁的丁一凡家住新华区泰和世家小区。
往年暑假,爸爸妈妈会带着丁一凡去外地旅游。丁一凡的妈妈杨梅说,除了出去玩,她还会给孩子报两个暑期兴趣班。
可去年暑假的时候,因为杨梅给孩子报了两个艺术类的暑期班,导致一个暑假,几乎每天早上家里都会吵一架。
“孩子不喜欢报的兴趣班。”杨梅说,钱没少花,气也没少生。
今年暑假临近时,杨梅和丁一凡沟通后,得知丁一凡想报一个篮球班。
“除了暑期篮球班,别的兴趣班他都不想上,我也尊重他。”杨梅说,今年暑假她和爱人都没有假期,不能陪孩子去旅游了。
“虽然不能去旅游,但陪孩子的时间不能少。”杨梅说,她和丁一凡订了一个暑期骑行计划。
杨梅家紧挨着堤顶路。最近几年,大运河两岸越来越美,堤顶路成了很多人骑行的首选路。
“我和儿子决定每周沿堤顶路骑行两次。”杨梅说。
7月10日傍晚,丁一凡第一次在堤顶路骑行。
“以前因为他小,我们都是让他在公园骑车玩。”杨梅说,那天一骑上堤顶路,孩子瞬间变得很欢快。
“他看见一株特殊的植物会停下来看看,看到公园里有人跳舞也要停下来看看。”杨梅说,那种感觉像是一只刚刚飞出笼子的小鸟。那一天,他们一直骑到了沧州园博园附近。
“妈妈,原来骑行这么快乐!”杨梅说,如今她和儿子已经骑行了8次,既锻炼了身体,又欣赏到了运河两岸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在骑行的过程中她觉得孩子长大了很多。
“其实这次暑假在我看来,是一个‘低配’的暑假,花销不大,但骑行过程中,我们俩说了很多从来没有说过的心里话,也天南海北地谈了很多。”杨梅说,儿子说这个暑假是他有记忆以来最快乐的一个暑假。其实,她也觉得很快乐。
带娃回农村老家
李美然今年35岁,家住运河区泰享嘉府小区。她有一个7岁的儿子,名叫球球。
今年暑假,李美然不想像往年一样远途旅行,费钱费力不说,有时还讨不了孩子的欢心。
上个星期,李美然请好年休假,带着孩子回了东光县秦村镇的老家。老家的父母住着四间平房,院子里养着一条大黑狗和四只鸡,还有两只小白兔。
从到了老家那天开始,球球就兴奋不已,追狗撵鸡喂兔子,玩得不亦乐乎。
每天早上,李美然带着球球到地里给兔子拔草,回来后用水管冲洗小院,顺便把买的小菜瓜冲洗干净。
“什么样的草小兔子能吃,什么样的瓜最甜,这些我都知道。”球球开心地说。
下午,李美然就带着球球到邻居家串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跳房子、跳皮筋……
李美然还用硬彩纸制作画片,带着球球在院子里拍画片,谁输了谁就原地转三圈。
吃过晚饭,李美然拿来一张席子,铺在院子中央,给球球讲小时候的故事。
“有时候,我的母亲还会说一些我小时候的糗事,球球听了总是捧腹大笑。”李美然说。
夏日的夜晚,小院里的笑声阵阵。
“清晨的小河里有小鸭子在游泳,中午的集市上有各种各样的食物,晚上的天空有很多星星,这是妈妈小时候的生活,现在也是我的生活。”球球说。
临走前的那天晚上,球球躲在被子里哭了起来:“妈妈,我喜欢这里的生活,喜欢和你在一起做游戏的日子,我舍不得走。”
夜深人静,李美然感慨:以前,暑假出行哪一次都得花不少钱,也没看见儿子有多快乐。果然“低配”消费,“高配”陪伴才更有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