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住沧州市区的刘女士给孩子买了一款助消化的功能性软糖。吃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孩子的积食现象并未改善。
益生菌软糖、美容护甲护发软糖、褪黑素软糖……如今,各种功能性软糖受到不少人青睐。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号称功能性的软糖连保健品都称不上,更无法缓解和治疗身体的不适症状。
“同功效”软糖
成了药物“平替”
前段时间,市民刘女士的8岁女儿妍妍肠胃出现不适。刘女士带着妍妍到医院检查发现,孩子是积食了。医生为妍妍开了一些鸡内金散,需冲水后服用。由于这种药味道不好闻,妍妍总说她喝不下去。
后来,刘女士在网上看到一款名为鸡内金软糖的产品。商家称这款软糖添加了鸡内金成分,不仅味道好还可有效缓解宝宝积食、胀肚等症状,每次吃两颗,每日服用3次即可。刘女士便为女儿买了1瓶这款宣称功效和鸡内金散差不多的软糖。
收到货后,刘女士看到鸡内金软糖是深红色的。她尝了一颗,觉得味道酸酸甜甜的,口感很不错,便按照说明书要求给妍妍每天服用。从这以后,妍妍每天都会主动要“糖“吃。吃完一瓶后,刘女士发现妍妍还是像以前一样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刘女士仔细看了成分表发现,鸡内金提取物在所有成分中排名很靠后,仅占总含量的百分之一。有的家长在商品下方留言称,孩子吃过后,不仅没有治好积食,脾胃功能反倒变得更差了。
记者采访发现,像刘女士这样盲目购买功能性软糖的市民不少。家住运河区的李女士在直播间买过叶黄素蓝莓软糖。卖家声称这款软糖有明目、缓解视疲劳等功效,适合老人、久用电脑等人群服用。李女士听后很心动,便一口气买了3瓶。
李女士收到这种软糖并吃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功效并没有商家宣传得那么好。令李女士想不到的是,产品信息中标明产品类型是糖果。“我一直以为我买的是保健品,没想到花了100多元买了一堆糖果。”李女士有些无奈地说。
口感佳,便携带
功能性软糖受“宠”
“吃富含胶原蛋白的软糖,对皮肤很好。”市民小林告诉记者,她的养生秘诀是食用功能性软糖。软糖已经成了她随身携带的“美容小助手”。
功能性软糖走红后还催生出另一个问题,因其口感太佳,一些人将它们当成糖吃。“相较于吃传统的维生素药片,吃功能性软糖成了一种享受。”市民小王说,她现在已经把这种功能性软糖当成了零食。
小王告诉记者,她身边许多人的心态从“不得不服用”变成了“忍不住多吃”,将吃软糖视为一种享受。
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功能性软糖”发现,除成人可食用的功能性软糖外,还有专门供儿童食用的功能性软糖。
各种品牌的各式功能性软糖令人眼花缭乱。如益生菌软糖、美容护甲护发软糖、褪黑素软糖等数不胜数。其中,不少软糖的包装新颖,外形还被制成爱心、小动物等可爱造型。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软糖看起来令人颇有食欲,也因此捕获了很多人的心。
不少短视频平台的主播也在直播间里宣传各种功能性软糖的“功效”。气色差、睡眠不好、便秘、缺乏维生素……仿佛没有功能性软糖解决不了的问题。
记者在一款月销两万多单的补铁补血软糖评论区中看到,不少买家留言说这种软糖Q弹有嚼劲儿且甜甜的,口感很好,孩子和大人都喜欢吃。
在记者的要求下,这家店的客服人员为记者出示了成分表。记者看到,这种软糖配料中,成分排名靠前的分别是麦芽糖醇液、木糖醇、红枣浓缩汁、红枣原浆、果胶等,血红素铁仅排在第12位。
医生:
不要盲目跟风
一些市民提出质疑:功能性软糖究竟是保健品还是普通食品?它能养生吗?
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研研告诉记者,不少市民购买功能性食品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营养学知识,容易盲目跟风。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有专属的“蓝帽子”标识。一些添加各种营养素的软糖、果冻等食品没有“蓝帽子”标识,只能算是“功能性食品”,并非“保健品”。一些功能性软糖可能含有某些营养素,但它不是人体补充这些营养素的良好来源。另外,市民在食用功能性软糖前必须查看成分表,不能盲目食用,否则有一定风险。
“其实,注意饮食搭配就可以摄取到自身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如果市民需补充一些营养素,可咨询专业医生后再服用药品或营养品。”李研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