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傅新春 李圣哲)“今年候鸟繁殖情况真不错,‘海兴籍’鸟宝宝有5000多只!”昨天,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孟德荣经过多日对海兴湿地的科考后,高兴地说。夏日的海兴湿地水源充足,饵料丰富,反嘴鹬、黑翅长脚鹬、普通燕鸥等鸟儿成群结对地在这里繁衍下一代(右图)。
孟德荣作为海兴湿地的科考人员,每月数次来这里对鸟儿的活动情况进行观测记录。尤其在鸟儿繁殖期,他几乎每周都来这里。在简易的鸟巢里,一些鸟宝宝萌态十足,毛茸茸的羽毛呈麻色,像穿了隐身装。它们乖乖地待在窝里,等待鸟妈妈的投喂。长大一点儿的幼鸟则四处游走,有的拍打着翅膀,振翅欲飞。
孟德荣介绍:“一般情况下,一些早成鸟,比如反嘴鹬、黑翅长脚鹬、环颈鸻、鸥嘴噪鸥、普通燕鸥和白额燕鸥等,幼鸟破壳1天就可以随亲觅食。晚成鸟幼鸟破壳4天,身体变壮,才可以自由觅食。”
据了解,海兴湿地是候鸟迁徙和繁殖的重要区域。近年来,海兴县采取湿地核心区退养还湿(水产养殖退出保护区核心区)、封闭式管理等措施,使海兴湿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在候鸟迁徙与繁殖季,湿地管理部门加大巡护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捕鸟、猎鸟行为,杜绝人为惊扰,确保候鸟繁雏育幼。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鸟儿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湿地鸟类种群不断增多。海兴湿地成为各类鸟儿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