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9日
第10版:10

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诞生

“白事”本科怎么学?

学“白事”,也有本科了。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关于同意设置民政职业大学的函》,明确同意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民政职业大学,并赋予其职业本科大学的定位。

首批设置包括现代殡葬管理在内的5个职业本科专业,根据招生计划,现代殡葬管理专业今年将面向全国16个省份招生120人。至此,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横空出世。

过去,世俗眼光往往恐惧和忌讳死亡。殡葬似乎是一门让人不敢轻易靠近,甚至要退避三舍的行业,“低调”一直是其代名词。

据了解,此前我国开设殡葬专科专业20余年,10余所院校开设了殡葬专业,培养的最高学历层次为专科。

随着殡葬职业本科专业官宣诞生,殡葬行业也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很多人感到好奇,殡葬专业需要升格到本科层次吗?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学的是什么?毕业后能干什么?

连日来,记者对话多位从业者、高校代表及行业专家,试图揭开殡葬行业和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的神秘面纱。

殡葬市场

需求趋向多元

婚丧嫁娶,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的“大事”。

尽管生命画下句点,但人们仍努力维护着最后一刻的尊严。收殓入殓、化妆整容、葬礼告别、遗体火化,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

“出生和死亡是一样重要的。作为人生终点的摆渡人,要让每一个逝者以体面的模样离开人世间。”这句话来自杭州殡仪馆的徐宇洲。从业20余年的他在杭州殡葬专业毕业生圈子里,算得上“老法师”般的存在。

2002年,徐宇洲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殡葬专业大专生,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成为杭州殡仪馆招收的第一批殡葬专业大学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995年,随着该校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创建,中国殡葬职业教育的空白得以填补。自此,越来越多的殡葬专业人才从学校起航。

老徐回忆道,21世纪初,愿意从事殡葬行业的年轻人少之又少。“早些年,(殡仪馆)能招到的大多是胆子大、文化程度比较低又迫于养家糊口需要的一批人。”专业院校毕业的老徐承载了很多期待。

老徐担起的是殡仪馆里的“手艺活”——遗体化妆师。每天他都要带领同事为遗体做防腐、整容、化妆。

通常,老徐会提前与同事一起,把预约次日火化的遗体从冷藏柜里拉出来,然后为逝者整理仪表、清洁、消毒、上妆、定妆等。如果是女性逝者,老徐会根据家属要求,给她们擦上适量粉底腮红、画眉毛、涂口红;男性则会刮干净胡子、用发胶固定发型等。

碰到创伤比较严重的逝者,遗容整理也更加复杂。往往需用特殊材料填充缺失部位,再细心包扎、缝针、化妆……最长一次,老徐与同事三人,连续操作了八九个小时,才“将将”修复完。

经过老徐的打理,每一位逝者遗容都变得安详,显得体面而有尊严,肤色从惨白转为红润。家属们感慨:“就像睡着了一样。”

即使已经受到许多认可,老徐仍感到有些赶不上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懂得多,遇到不明白的很会在网上查,比我们更能适应当下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老徐认为,及时吸收更加专业的新鲜血液,非常必要。

随着本次民政职业大学推出中国首个涉殡葬本科专业,从业者的诸多困境似乎有望被打破。然而,站在新的节点上,从业者也有所疑虑:“会不会只是多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头’?”“学习内容上有没有升级,能不能为家属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殡葬专业本科生是否更能满足管理岗的需求?”……

“白事”本科怎么学?

其实,不仅是从业者有所疑虑,不少民众同样感到困惑——学“白事”读三年不够吗?殡葬专业真的需要升格到本科层次吗?在我国殡仪教育开创者、民政职业大学(民政部培训中心)生命文化学院荣誉院长孙树仁教授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据了解,国内开设殡葬专科专业20余年来,每年培养殡葬专业学生数量总计1200人左右。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线的技能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但远远不能满足殡葬行业发展和群众对于高品质民生福祉的需求。

孙树仁分析,以往殡葬教育注重中专和高职高专层次的人才培养,而当前殡葬事业正处于“传统殡葬向现代殡葬转型”“殡葬管理向殡葬治理转制”“殡葬文化向生命文化升华”的三大转变期,人才需求也有了新变化。殡葬行业亟须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来满足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现代殡葬行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是什么样的?

孙树仁将侧重点放在研究上。他认为,当前殡葬行业所需人才主要包括现代殡葬研究、策划、创新人才,现代殡葬服务项目开发人才,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布局人才,体制与运作机制改革研究与创新人才等。

那么,殡葬专业专升本又能为当前困境带来哪些改变?

记者了解到,现代殡葬管理专业面向殡葬行业的民政管理、殡葬服务管理、殡葬文化研究、殡葬设备与产品研发、遗体防腐整容、遗体火化与殡葬设备维护岗位等职业群,课程设置大致包括生命文化教育、殡葬管理学、殡葬信息与智能技术、殡葬服务机构管理、安宁疗护与哀伤抚慰、遗体防腐整容技术、公墓规划设计等。

殡葬职业教育

仍需久久为功

当专升本解决了一部分掣肘殡葬教育、殡葬行业进步的现实难题时,还有一部分突出问题仍然存在,且严重影响行业发展。职业偏见正是其中典型。

近些年,人们对殡葬行业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已经有所提高。但即便如此,殡葬行业的职业歧视和偏见还是普遍存在。多位殡葬行业从业人员向记者坦言,旁人偶尔表现出的“忌讳”或者是“好奇”,令他们颇感压力。

1999年出生的杭州殡仪馆殡仪服务员吕晓宁来自山东,她表示,毕业至今除了父母,没有人知道她做的是殡葬相关工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此更是毫不知情。

“老一辈人还是会觉得‘晦气’。我在外面工作,回去的机会少,倒不怕别人的冷眼,但我家人不行,我不能接受家人因为我的职业而被歧视。”吕晓宁说。

不止是吕晓宁,记者在与多位殡葬行业从业者交流后发现,他们大多不会和任何外行人谈论自己工作相关的任何话题,即使是非常亲密的朋友——

“有些人会避讳这个,我们也不想去触别人霉头。”“聊起工作,逃也逃不开的问题就是‘你不怕吗’,已经不想再解释了。”“之前我们有一个同事,跟对象谈了3个月恋爱,对方得知他在殡仪馆工作立刻提了分手。”……

这些偏见从何而来?孙树仁分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一直被视为禁忌话题,这也导致殡葬行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神秘的,偏见从未知中产生。

近些年,殡葬工作的生命文化教育功能日益受到重视。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和2018年民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皆提出要建设一批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 据央视

2024-07-29 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诞生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5522.html 1 “白事”本科怎么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