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正在预习新课的孙策大声读着课文。
听着儿子的读书声,市民张慧茹脑海中产生了一个想法,她要趁暑假带孩子去趟白帝城,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李白的情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是一个带孩子见识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机会。今年暑假,沧州还有一些父母也和张慧茹一样,选择让孩子跟着课本去旅行。
白帝城之旅
张慧茹家住运河区御河新城小区,每年暑假她都会带孩子出门旅行,绝大多数的目的地是海边。
今年,张慧茹有了一些新想法:“儿子马上就要上三年级了,不如让他跟着课本,设身处地感受一下《早发白帝城》。”
说走就走,张慧茹带儿子先坐高铁到达湖北,又买了3张船票,从湖北宜昌出发到重庆,乘船游览三峡。
“白帝城是三峡旅游线上的一个景点,除了白帝城,孩子还能游览三峡大坝,乘坐升船机,观看高峡出平湖的伟大工程。”张慧茹说。
旅行开始了,他们傍晚登船。两天一夜,游轮进入了神女溪,经巫峡来到了瞿塘峡。
“妈妈,你快看,白帝城,是李白诗词里的白帝城。”清晨,孙策在房间的阳台上大叫着。
船靠岸后,孙策迫不及待地想一睹白帝城的风采。
从山脚到山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孙策爬得很快,到达山顶后,他一眼便望见了夔门。夔门是三峡流域的一个拐点,也是1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他赶紧掏出事先准备好的10元钱,对着夔门,摁下了快门键。
一天的游览结束了,晚上躺在游轮甲板上,孙策和妈妈聊天。
“李白诗中讲的‘一日还’在唐朝也不现实,其实是跟他当时的心情有关系,因为他被赦了,所以很开心,觉得一天就到达了江陵。”孙策兴奋地和妈妈说着自己的见解。
“我多想去看看”
今年8岁的王冠博,暑假过后就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了。
一年级的时候,他在语文课本上学到了《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当时,他就跟妈妈说:“我也想去北京看看。”
“咱们一起去!”王冠博的妈妈说,现在沧州到北京乘坐高铁特别方便,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让孩子去看看课本上的地方,能加深他们的印象。
今年5月份,他们一家人游览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
来到天安门广场之后,王冠博非常高兴和激动,在广场上背诵起了学到的课文《我多想去看看》。
周围的游客纷纷给王冠博点赞。“真棒”“朗诵得真好”“给这名小学生点赞”……
“一天走了两万步。”王冠博的妈妈说,王冠博特别兴奋,也不喊累。
回到家后,王冠博意犹未尽,着实兴奋了一段时间。他不仅写了一篇日记,还兴奋地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同学们讲述了北京之旅的所见所想。
今年暑假,王冠博的爸爸妈妈计划带着他去海边玩。王冠博想了想,跟爸爸妈妈说:“我还想去北京,再去颐和园、圆明园、长城、天坛公园看一看。以后,我可能还会在课本上看到这些地方。我提前去过了,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了。”
于是,一家人取消了去海边的计划,再次前往北京。
这次,旅行队伍里不仅有王冠博的妈妈爸爸,还有他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家人一起在北京玩了3天。
他们一家人在颐和园划船,登上了万里长城,又一次游览了天安门广场……
“跟着课本去旅行,太有意义了。”王冠博说。
感受苏州园林
7月13日中午,家住运河区文承苑小区的王梦楠正在家里收拾着行李。因为第二天,她要带着9月份上八年级的儿子王海同去苏州旅行。
王海同今年13岁。从他上小学一年级起,每年暑假,王梦楠都要带着他出去旅行一次。
和别的家庭外出旅行不一样,王梦楠说,他们每年的旅行计划是跟着孩子的课本走的。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带着他去了北京,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带他去了黄山……”王梦楠说,虽说不能把课本里的每个景点都走遍,但是孩子对去了的地方印象很深。
“每一学期前的假期,孩子都会预习下一学期课本里要讲到的内容,然后选一个地方去旅行。”王梦楠说,因为这样,孩子对即将到来的这个学期的语文课特别期待,听课也特别认真。
今年刚放暑假时,王梦楠和儿子一起预习初二的学习内容。“他看到初二有一篇课文《苏州园林》,就想去看看。”王梦楠说,她上中学时,也学习过这篇课文,曾被文中的美景深深吸引。
“其实,说实话,我也一直想亲眼目睹一下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到底是什么样子。”王梦楠说,所以母子俩在选择暑假的旅行目的地时,同时选中了苏州。
为了能将课文里的内容了解得更细致,王海同还专门把课文打印在一张纸上。
王梦楠和王海同去的第一站,是苏州的拙政园。拿着课文,王海同在拙政园里切身感受着“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让王海同对苏州园林有更多的感受,王梦楠还带他去了狮子林和沧浪亭。
“不来一趟,一切全靠想,来一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美。”王海同说,因为妈妈每年都带着他跟着课本去旅行,所以他现在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在西安与历史撞个满怀
今年15岁的张涵家住盐山,中考结束后,他和妈妈张文娟就计划跟着历史课本游西安。
张涵喜欢历史。初中3年,他从历史课本、课外读物中了解到很多关于西安的历史,得知那里是十三朝古都。
“我特别想去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走走看看。”张涵说。
这个暑假,张涵终于如愿,和妈妈一起来到了西安,将课本中的历史与现实场景结合,实地感受古今历史文化。
在西安市临潼区,他们走进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了秦兵马俑。虽然曾在历史课本上了解过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但当看到那形态逼真的陶俑、气势宏大的军阵时,张涵仍感觉震撼。
张涵说:“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如今看到实物,我更觉得气势宏伟。”
张涵和妈妈仔细欣赏了一尊跪射俑。跪射俑的发丝、掌纹等清晰可见。“古人的工匠精神太让人佩服了。”张涵感慨道。
在华清宫景区,母子二人观看了大型舞剧《长恨歌》,沉浸式享受一场视听盛宴。“我和妈妈都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看舞剧,我对诗有了更深理解。舞剧表演非常精彩,让人仿佛看到了大唐盛世,感受到了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张涵说。
游玩期间,母子二人还登上了西安城墙,逛了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等地方。
华灯初上,大唐不夜城游人如织。张文娟和张涵漫步于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身边不时有穿汉服的游客经过。“大唐群英谱”“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文化雕塑吸引着母子俩驻足欣赏。张涵说:“那种感觉有些恍惚,仿佛穿越回了大唐盛世。”
“我还带孩子去过课本上提及的南京、北京等地旅游。对课本中提及的地方,孩子总会感兴趣。我们到实地走一走,亲身感受一下,会有全新认知。”张文娟说。
带着课本出行
王桂华是运河区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在从事旅游业之前曾有过数年从教的经历。
虽然不再当老师,但教书育人的观念却刻在了王桂华的骨子里。她希望通过旅行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因此,在她策划的旅游线路中,就有多条线路涵盖了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课本上的知识。
丝绸之路、苏杭之旅、安阳殷墟之旅……一批批中小学生游客跟着课本去旅行。
今年9月份就要上七年级的刘硕放暑假后,随河南安阳的旅行团出行后收获颇丰。“作为古都之一的安阳,有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这次旅行,其实是沉浸式体验殷商文化的过程。通过短短两天的游览,我对甲骨文、象形文字、青铜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突然对即将开始的历史课程有了期待。”刘硕说。
同行的旅行团里还有一名比刘硕大一岁的初中生是带着历史课本去的。因为年龄相仿,两个人在大邑商博物馆里一直在一起。他们看到课本上的内容就会交流探讨一番,遇到不明白的也会向导游提问。两天的行程,让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相约,以后还要一起带着课本出行。
“近两年,越来越多家长开始选择有目的地出行,让孩子边玩边学,潜移默化地将知识印到脑子里,增加对学习的兴趣。”王桂华说,“跟着课本去旅游,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本中的内容,将书本知识与实际体验结合,更深刻地认识历史和文化。例如,参观北京的故宫和长城,能够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通过旅行,孩子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风俗和自然景观,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