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9日
第03版:03

在京津冀中小学生辩论赛上

市十三中代表队夺冠

本报记者 张倩 本报通讯员 孙超

初中组决赛现场。 本报通讯员 摄

近日,第十届京津冀中小学生辩论赛在北京中学落下帷幕。经过激烈比拼,沧州市两所学校的辩论队闯入初中组决赛。最终,沧州市第十三中学辩论队摘得初中组桂冠,沧州市第八中学辩论队获得亚军。沧州市第十三中学的高鹤轩荣获初中组全程最佳辩手奖。

巧妙借用物料袋

发表精彩论点

京津冀中小学生辩论赛由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教育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是京津冀地区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广泛的学生辩论赛事。本次比赛,吸引了北京中学、北京钱学森中学、北京汇文中学等辩论强队参加。

在初赛、复赛中,沧州十三中和沧州八中两所学校的辩论队一路过关斩将,力压人大附中、保定莲池区第一实验中学等辩论队,进入初中组决赛。

决赛围绕“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话题设置命题。沧州八中辩论队是正方,沧州十三中辩论队是反方。

决赛中,双方围绕命题展开激烈辩论。关键时刻,沧州十三中辩论队的四辩张旭阳灵机一动,巧妙借用组委会发放的物料袋,用一番精彩的言论获得评委们赞赏。原来,组委会发放的物料袋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古今英雄,从来都不是靠单一的力量改变时势的,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张旭阳拿起物料袋,铿锵有力地说出这番话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赢得热烈的掌声。

沧州十三中辩论队的何子婧、陈宗洋、高鹤轩、张旭阳论点清晰、逻辑严密,最终以精湛的辩论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获得此次大赛初中组冠军。

从被“剃光头”

到站上领奖台

“去年我们都不敢想象,我们有一天能获得京津冀中小学生辩论赛的冠军。”沧州十三中辩论队领队张晓静说,去年下半年,运河区组织辩论赛时,学校才成立了辩论队。

“对于辩论赛,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经验,甚至连比赛流程都不是很清楚。”张晓静告诉记者,在那次辩论赛第一场比赛中,他们就让对手赢了个3比0,被狠狠地剃了个“光头”。虽然输得很惨,但他们并没有气馁。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比出个好成绩来。

在家长和班主任的支持下,辩论队的同学们开启了“疯狂备战”模式。比赛期间,他们每天放学后练习到晚上9点多。就连周末,他们也凑在一起展开唇枪舌剑。他们还加大阅读量,围绕每一次命题,搜集整理大量资料,并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最终,他们实现逆袭,在运河区辩论赛上获得了亚军。随后,他们又在全市辩论赛上获得冠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们进步明显,从被“剃光头”到站上领奖台。

自信从容

赛出风采

本次京津冀中小学生辩论赛,是沧州市第十三中学辩论队首次代表河北省参赛。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

正值暑假,空荡荡的教学楼里回荡着老师和学生们激烈讨论的声音。他们共同分析辩题,查阅大量资料,撰写和修改辩论稿,反复进行推敲。他们通过队内模辩以及与沧州八中辩论队的线下模辩、与北京中学辩论队的线上模辩,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每场模辩过后,他们都会认真复盘,发现论证中的不足,明确论证思路,佐证更具有支撑力的论据。

“刚开始参加辩论赛的时候,同学们经常会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张晓静说,有时太过激动,还会出现用词不礼貌、手指对方等不当言行。“同学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们一定要赛出涵养和风采。”张晓静说,老师们不断指出队伍出现的问题,告诉他们注意事项。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沧州十三中辩论队的辩手们行为举止越来越大方得体。在这次京津冀中小学生辩论赛中,他们自信从容、优雅大气,赛出了水平,也赛出了沧州学子的风采。

“沧州十三中辩论队将不断壮大,培养更多的优秀辩手,取得更大的进步。”张晓静说,希望学生们一路披荆斩棘,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2024-07-29 本报记者 张倩 本报通讯员 孙超 在京津冀中小学生辩论赛上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5494.html 1 市十三中代表队夺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