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四川某社区,6名未成年人为了获取烟卡悄悄潜入当地一商户家中,盗窃6万余元高档香烟,在取下烟卡后将香烟尽数抛弃。而今年以来,以硬质香烟盒上盖为实物载体的所谓烟卡游戏在全国多地儿童群体中流行。
一些孩子从家长和亲友丢弃的烟盒上获取烟卡,或通过讨要、捡拾甚至翻找垃圾箱的方式获取烟卡。也有个别孩子不满足收集身边的普通烟卡,开始购买动辄几十元上百元一包香烟的烟卡,烟卡游戏逐渐变味。
6名儿童为获烟卡
盗窃6万元高档香烟
7月4日下午,家住四川某社区的周先生驾车刚抵达昆明,就接到老家亲戚电话,说他家里存放的香烟被盗,损失不小。
周先生在当地自建了一栋楼房,将四楼用作仓库存放东西,其中包括香烟和白酒等。据当地警方介绍,事发当日共有6名9岁到10岁的儿童悄悄潜入周家,拿走库房多条高档香烟,其中包括南京九五至尊、黄鹤楼1916、大重九、中华、荷花等香烟。事后担心被人发现,孩子们将香烟抛到僻静竹林中,然后下楼就地拆毁香烟盒获取烟卡。
“如果不是分配不均起内讧,可能现在都还没人发现。”当地知情人告诉记者,事发当日,一名孩子因对自己获得的烟卡数量和档次不满意,遂到周先生亲戚处“告状”。后来,有人发现周家屋后竹林中有大量被丢弃的香烟,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并报警。
记者从辖区派出所获悉,民警赶到现场后,很快就找到盗窃香烟的6名儿童,都在9岁和10岁之间,来自五个家庭,其中两人是亲兄弟。面对民警,孩子们很快交代,并各自拿出自己的烟卡,其中不乏高档香烟。
经警方询问,6名儿童盗窃香烟只是为了烟卡,而非抽烟或卖钱。所谓烟卡,其实只是硬质烟盒的上盖,上面一般有品牌名称,越稀少、越昂贵的香烟烟卡越“珍贵”。根据孩子们的交代,民警在当地竹林中发现部分被丢弃的烟支,更多香烟被扔进竹林外的河中。据警方不完全统计,周家被盗香烟价值约6万元。
据警方介绍,因涉案人员均为未成年人,派出所通知了涉案儿童的家长,根据现行法律只能由监护人赔偿。因涉案6名儿童的家庭都不宽裕,赔偿能力有限。后来在派出所协调下,5名家长分别赔偿5000元共计2.5万元,周先生自行承担3.5万元损失。
儿童痴迷烟卡游戏
各种方式“找卡”
7月24日,在案发社区,8岁的小罗向记者展示了烟卡玩法:将烟卡放在地上,用手掌扇风或猛拍地面,谁成功让烟卡翻面就算赢,赢者将获得对方的烟卡。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烟卡游戏还有其他规则:香烟越贵,烟卡越有“含金量”。“一个荷花烟卡可以换三张一般烟卡,一个大重九烟卡可以换10张普通烟卡或者卖10元。”当然,孩子们还可以临时协商规则,比如有人拿出罕见烟卡时,可以叫价“换50张甚至100张普通烟卡”。多位家长告诉记者,这里5岁到10岁的孩子,几乎都爱玩烟卡。“一玩就是几十分钟到几小时。”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乡镇和学校发现,参与烟卡游戏的孩子以12岁以下儿童为主,年龄集中在5岁到10岁。多名学校老师向记者证实,其所在学校四年级以下学生绝大多数都玩烟卡。
“我的库房堆了半间屋纸壳,孩子们为了寻找烟卡竟然爬进去翻找,幸好没发生事故。”当地经营废旧回收业务的唐先生告诉记者,孩子们为了寻找烟卡,甚至还会翻找垃圾桶,而向家长和亲友甚至陌生人索要烟已成常态。
自从孙女开始集烟卡后,医生陈先生也改抽硬盒香烟,目前已帮孙女收集几十个烟卡。对于孩子们玩烟卡,他表示不支持也不反对,但如果孩子去垃圾堆找烟卡,肯定不允许。
不过,对于最近发生的“偷烟事件”,多名家长表示此事也给了大人们“一个警示”。
以更健康的游戏
替代烟卡游戏
对于部分孩子痴迷烟卡游戏这一现象,教育专家熊丙奇向记者记者表示,对小学生玩烟卡堵不如疏,学校应理解并满足学生对游戏、社交的诉求,因势利导,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分散学生对烟卡的关注,以更健康的游戏替代玩烟卡游戏。
熊丙奇表示,烟卡游戏之所以风靡,是因为满足了小学生游戏和社交的心理诉求。但趴在地上玩烟卡,为集烟卡翻垃圾桶,这很不卫生;把烟卡分等级,以高等级烟卡进行炫耀,会刺激学生的赌博和攀比心理;小学生在玩烟卡过程中,可能会加深对烟草品牌的认识,类似于变相做香烟广告,培养“烟民”……这些问题,都应引起重视。
熊丙奇称,烟卡游戏其实折射出孩子们对简单游戏活动的渴望。对此,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开展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他们乐于其中,同时也给予他们自主探索的空间,以此促进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培养。
据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