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真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吃自助餐了,看着食材挺多的,但是总感觉挑不到自己喜欢的。”32岁的市民吴意涵说道。
曾几何时,自助餐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选择深受食客喜爱,而如今自助餐的人气却肉眼可见地消退。自助餐真的不受消费者欢迎了?商家又该如何应对面临的困境?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1
6成受访市民表示 一年多没吃自助餐了
日前,记者来到运河区一家商场,正值晚饭时间,随机采访了20位准备在此就餐的市民。有12位市民表示“至少有1年以上没有吃过自助餐了”;有5位市民说“今年吃过一两次”;只有3人表示“基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吃一顿自助餐”。
大家为什么不爱吃自助餐了?
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食量本身就很小,吃少了感觉不划算,吃多了胃又不舒服,因此自助餐不是自己经常性的选择。
市民马先生则表示,他前几年喜欢去吃自助餐,但现在很少去了,主要感觉多吃一点就是负担,而且暴饮暴食不利于身体健康。
“上大学时,我经常和舍友们一起去吃自助餐,那会儿真的是‘饿得扶墙进,吃饱扶墙出’。那时我们把自助餐当作‘大餐’,吃上一顿算是对自己的犒赏。现在的热情确实降低了不少,偶尔吃自助餐也只是为了寻找原来的那种感觉。”35岁的市民朱青松说。
“当下的美食太多了,我更喜欢去一些有特色、有烟火气的小餐馆尝尝鲜。之前那种以量取胜、粗放式经营的自助餐厅很难再打动我了。”95后上班族赵倩说。
采访中,她告诉记者,现在有些自助餐厅的食材不够新鲜。“去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吃过两回自助餐。回家之后,大家都跑厕所拉肚子,折腾得够呛。我觉得很可能是自助餐的食材有问题,品质和卫生不过关。”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纷纷吐槽自助餐:有网友表示,吃自助餐去拿东西时,周围环境闹哄哄的,很影响就餐心情;有网友觉得,不少自助餐厅规定两个小时内吃完离场,一旦限定了时间,总感觉就餐很仓促;还有网友认为,自助餐的菜品确实不如单点的好吃,而且充满了“科技与狠活”。
2
新中式应运而生 挤压了传统份额
随着人们健康理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前靠装潢美、品种多取胜的传统自助餐厅愈发不受待见,而市场上一些更符合消费者口味与期望、专研某类菜品的餐厅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除此之外,记者通过走访观察到,这两年沧州出现了不少平价、量足、荤素搭配、营养丰富的新中式自助快餐,甚至还掀起了“一起去吃自助盒饭”的热潮。这些平价自助快餐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自助餐。
记者在市区解放路附近的一家平价自助餐厅看到,店里一共准备了20多道菜,还有水果和饮料可供食客们选择。“人均只需十几元,就能吃到这么多家常菜,感觉挺值的。”一位在此就餐的食客说道。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不少自助餐厅的餐品种类也越来越细化。比如中式炒菜自助、火锅自助、烧烤自助、面包甜品自助等,这些单品店也非常受欢迎。
“我家附近有一家鲜鱼自助火锅,人均只需三十几元就能享受无限供应的鱼片、各种涮品、饮料等餐品,性价比算是比较高的。”市民毛倩倩告诉记者,比起那些客单价高的传统自助餐厅,这样的单品自助更具吸引力。
3
传统自助餐欲突出重围 需在餐品和服务上创新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后,国内自助餐相关企业增速变缓,近几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则大幅下降。自助餐企业新增注册量从2019年顶峰时期的4510家锐降至2022年的1177家,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减少了27.45%、43.03%、36.86%。
“我觉得自助餐还是有独特魅力的,特别是和家人一起去的时候,那种欢乐的氛围是其他餐馆给不了的。”自助餐忠实粉丝张丽说。
张丽表示自己挺喜欢吃自助餐的,但是这两年发现不少自助餐厅由于经营不善而关门歇业。有的自助餐厅倒闭后换了新名重新开业,但效果并不理想。还有的自助餐厅从开业到关门不到一年时间,令人唏嘘。
“不少自助餐厅刚开业时,为了揽客,食材质量有保证。等时间久了再去吃,消费者就会发现其食材品质大打折扣,令人失望。”张丽说,很多自助餐厅都摆脱不了这个魔咒。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消费者更看重食材品质、餐厅特色,以前自助餐靠量大吸客、靠人头赚钱的盈利模式正逐渐被取代。传统自助餐厅要想长久地发展下去,必须调整定位,在保证餐品的前提下控制好成本,同时也要在服务上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