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3日
第06版:06

装修前说好的8万元全包,装修时却不断加码,最终加到12万元——

“一口价”里的弯弯绕

装修过程中随时可能有增费项目

户主与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

本报记者 杨玉霞 摄影报道

“说好的79999元全包,可是全部装修完,却花了12万多元。装修里面的弯弯绕太多,对于外行人来说真是防不胜防。”说起房子装修,家住运河区的刘胜利一脸无奈。

原本定的50元一块的地板砖,施工人员说60元一块的更环保,就差10元钱那就换好的。原本定的柜子板材是EO级的,可是销售说超E0级的更好,价格一平方米也就贵100元左右,那就改成超E0级……改来改去,原本的全包价成了升级后的产品价,最后超出预算近40000元。

“一口价”吸引顾客

全包套餐不全包

“不到9万元拎包入住”“人工+辅材+主材零增项”“预算即决算”……当下,“一口价”的全包套餐成为家装市场的主流,然而,不少选择全包套餐的业主却在装修队进场施工后追悔莫及,动辄两三万元的增项非常普遍。

记者近日走访了本市多个家装市场和装修公司,这些商家的醒目标语上都在宣传“一口价”的全包套餐。“您家什么时候装修?我们这个全包套餐很划算,99999元全包。”一家装修公司店内,销售员一上来就推荐“99999元全屋优享整装”的全包套餐。

商家的展示区内,地板、橱柜、卫浴样品精致漂亮,记者详细询问才发现,许多项目需要加钱。“用我们家这种电视背景墙加固工艺,壁挂电视会特别牢固,但它不包含在套餐里,您得做个升级。”销售含蓄地表示,升级是要加钱的。

随后,记者来到了运河区的一家家装店内,销售向记者展示的同样是该品牌某系列的整装套餐“一口价”,“现在都选整装,价格合适还不用您天天看着。”表格上,以120平方米的房屋为例,新房整装有49800元、99999元、118800元、168888元等。

在西客站附近的家装市场,全包套餐同样是销售人员的主推产品。如果不包括地板水电,只做家具的话,销售员主推的也是全包,19980元做22平方米,或16980元给做24平方米,如果马上交定金的话,商家会赠送一些礼物。记者追问是否还有全包之外的款项,销售员表示,超出套餐的部分,按1180元/平方米左右加钱,如果板材升级或配件升级的话,会加钱。

记者发现,业主支付定金前,销售说得天花乱坠,承诺买套餐“一站式”服务、没有额外收费等。当业主付完前期费用开工后,各种增项费用就来了,便宜的“一口价”实际上只是引流价。

计算面积弯弯绕

有点变动就加钱

“计算面积里藏着的弯弯绕太多,算来算去就把人算迷糊了。”王女士购入了西部新城一套房子,并选了某装修公司16万元左右的全包装修套餐。“装修前,销售给我打包票,告诉我开工后只要不更改设计施工方案,就不会有增项,没想到光衣柜就多花了好几千元。”王女士抱怨道。

原来,销售告诉王女士,家具按投影面积计算更划算。这样,衣柜内的挂衣杆和隔断层板都不限数量。可施工时,她才知道,按投影面积计算的衣柜,不包含抽屉、开放格、造型柜等内容,“这不,多加一个小抽屉就要多花260元,稍微大点的就560元。”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装修涉及的材料种类、工艺名称繁多,同样的名词稍加限定词就会变成另一个意思,而前后的价差不少。比如,一般家庭装修的全包“一口价”是按照房屋面积计算的,多增加一平方米,就会多出两三千元,然而,具体是按照建筑面积还是套内面积算,不同的公司标准不同。

“设计图不等于实装图,装修前怎么也没想到,总价10万元的全包套餐,最后竟花出去15万元。”说起装修,张荣形容,“就跟开盲盒似的,柜子定制是最大的坑之一”。张荣选择的套餐包含20平方米投影面积的定制柜,但装出来后成品和展厅里的不一样。柜体、层板厚度为18毫米,也是承诺好的品牌板材,可是柜子的背板却只有5毫米厚,也没品牌标志。张荣要求装修公司把背板换成和其他部位一样的板材,却被告知要加钱才能换。

设计图上,定制衣柜旁还有一张与衣柜相连的台面。张荣本想着,设计师落在设计图里的东西,肯定含在全包套餐中,但安装时却没有,“一问,这张台面要单加钱,得2000元左右。”

“有一丁点变动就得加钱。”李先生装修房子时图便宜找了朋友介绍的一家装修公司,全包套餐“一口价”只要8万余元,最后却花了12万多元。其中,墙体里或地面下的墙体修复、水电气暖等项目是加钱的大头。“合同里不包含的项目太多了,有一丁点变动就要加钱,外行人完全想不到,任何一道工序都可能加钱。”李先生那套房子是新华区的一套新房,本想刮刮腻子,刷个大白就行了,可是施工队告诉他后期有开裂风险,还是铺墙板好看又实惠。李先生坚持不做改动,施工队又建议他提前在墙上挂个网,才不容易开裂,这么一改动,又多花了3000多元。

免费安装也收费

网购用具要留心

“网购便宜,但免费安装里的收费项目却五花八门。钱花得让人心里别扭。”家住运河区小王庄附近的杨女士从网上购买的3台空调花了5000元左右,安装时需要额外交纳的增项达2000多元。

前几天,网上有促销活动,杨女士买了3台挂式空调花了5000元左右,当时说好的免费送货免费安装。可是货到了以后,打孔得加钱,管线不够得加钱,由于楼上提前装了防盗网,又没有放空调的架子,这些都得加钱。算来算去,安装的费用比买一台空调的价格都贵。

赵先生从网上购买的以旧换新的电热水器,说好的免费拆旧的,再免费给安装上新的。安装师傅到了以后说,赵先生家购买的新热水器和旧热水器不一样大,需要再换一个地方,这样得加200元的管线费。

“消费者往往听到的是这免费那免费,可是里面的收费项目全在商家诱惑你交了钱以后才说。”刚刚装修完房子田先生说。消费者以为买一台空调,商家给送回家安装上,没有别的费用。实际上,安装人员给安装时,却会多出这样或那样的收费项目。

走访市场的时候,记者听到类似的抱怨特别多。卖手持花洒的许多不带淋浴软管;卖马桶的通常不带角阀,销售员会建议消费者在店面内配齐,价格却比网上或者建材超市贵。

最夸张的是,连玻璃胶这种最基本的密封用材,在使用时工人说,免费的不如进口的好,如果用进口的需要额外收费。田先生说,安装工人在为浴室柜和墙面交接处做密封时,问自己是要普通的胶还是进口的胶,田先生问了下二者的区别,工人的回答让他哭笑不得:“普通胶时间长了会发霉变黑,进口胶不会。”

“既然普通的胶会变黑,为什么商家要一直用呢?整天说自己的产品设计如何新、品质如何好,在搬进消费者家中后,却在细节上成了加钱的筹码。”这令田先生特别生气。

律师建议

装修项目要列明

“约定内容口说无凭,一定要落实到合同上。合同条款一定要仔细看,弄明白再签字。”河北恭惠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志勇说。很多人都是听销售人员讲得天花乱坠,但是说的和落实到合同上的不一致。一旦出现争议,消费者口说无凭,就可能吃哑巴亏。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具有知情权与选择权,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并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如果装修公司提出增加合同以外的项目,业主可以拒绝加价,装修公司仍然需要按照原有装修合同约定及标准进行装修,否则会涉及合同违约并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张志勇建议,消费者要详细阅读合同内容,并要求装修公司提供相应附件,例如施工图纸、装修材料品牌型号、详细工程报价等,特别要审查好装修范围、工期工艺用材、付款金额及方式、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条款,在合同中可以具体列明装修设计方案包含项目以及可能出现的增项,并且在合同中约定保修条款。

2024-07-23 装修前说好的8万元全包,装修时却不断加码,最终加到12万元——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4617.html 1 “一口价”里的弯弯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