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家住运河区的潘先生拎起家里的垃圾袋走出家门,将它扔进小区的垃圾桶里。
不一会儿,垃圾运输车便将小区垃圾桶里的生活垃圾运送至中节能(沧州)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在这里,废纸团、包装袋等生活垃圾即将开启“变废为宝”的第一步。
昨天,记者从中节能(沧州)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了解到,2024年上半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量约为22万吨,而垃圾焚烧之后产生的5万吨炉渣,则能提炼出沙与废铁,这些便是不锈钢部件与建筑砖石的“前身”。
“满载的垃圾车行驶到卸料平台后,将生活垃圾倾倒进全封闭垃圾仓内。”中节能(沧州)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运行部主任曹飞雨告诉记者,生活垃圾需要堆放5天至7天时间,经过自然压缩和发酵,降低垃圾含水量。随后,这些生活垃圾需要经受来自火焰的第一道“历练”。在这个过程中,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会被推料器送入炉膛焚烧。在这里,机器需要24小时运转。
生活垃圾焚烧之后,剩下的炉渣是关键。拥有处理资质的沧州秦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将承担起将炉渣变废为宝的责任。他们会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在炉渣中提炼出铁、沙等物质。
记者从沧州秦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处了解到,提炼出的金属与沙将会运送到拥有相关处理资质的公司,将这些物质进行进一步处理后,制作成建筑砖石与不锈钢零件等。经过3家处理公司的“接力”,炉渣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综合利用。至此,潘先生早上扔出的生活垃圾就完成了“绿色变身”。
曹飞雨告诉记者,这样的绿色环保处理“链条”,从2021年就已经开始有序运转。截至目前,他们累计产出的约42万吨炉渣,均已实现绿色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