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0日
第03版:03

家里安装摄像头,子女可随时通过手机查看家中情形并发起语音对话,但有些老人感觉自己24小时被别人“监视”很别扭——

隔屏守护,老人有些“不自在”

本报记者 杨玉霞

给老人安装摄像头

老人遮挡摄像头

市民通过监控视频查看老人情况

“我在自己家干啥都不自在,总觉得有双眼睛盯着我。”昨天,家住海兴县张会亭村的王桂富说。前段时间,儿女给她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这种摄像头可全方位无死角查看室内情况,且24小时处于开启状态。王桂富感觉有点别扭:“虽说孩子为了我好,但一天到晚都有双眼睛盯着我,你说让人多不自在?”

能实时查看老人的起居状态,还可以和老人对话,帮老人放电视剧、播戏曲……如今,通过智能摄像头与家中长辈沟通、交流,成为很多子女照看老人的一种新方式。不过,智能摄像头虽然带来了便捷,却让一些处在摄像头下的老人不太自在,感觉自己一点隐私都没了。

应对突发情况

关键时刻发现老人摔倒

“幸亏在家里安装了一台智能监控设备。我第一时间发现妈妈摔倒后,赶紧叫了救护车。”回想起当时的情况,市民赵女士仍心有余悸。

“我在沧州工作,父母在老家生活。他们年纪大了,让人不放心。有了这个设备,我可以随时看看他们在家里的情况,还能随时跟他们说说话。”赵女士说。

一天上午,赵女士在监控视频里没有看到父母的身影。情急之下,她赶紧点开了监控设备的视频通话。她喊了几声以后,监控设备那边传来连续的“哎哟”声。紧接着,赵女士听见母亲虚弱的声音:“我在厕所摔倒了。”

赵女士赶紧拨打了120,又给出门锻炼的父亲打去电话。医护人员及时赶到,把母亲送往医院。“幸好给老人安了摄像头,给我帮了大忙。”赵女士说。

市民张女士家里的摄像头已经用了5年。“老人耳背。出现过好几次快递员敲门,她听不见的情况。”张女士说,她妈妈今年70多岁。6年前,她妈妈从农村老家到沧州市区照顾外孙女。由于听力不好,家中只有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张女士总是不放心。

在朋友推荐下,张女士在客厅和孩子的卧室里装上了摄像头。“我们主要是为了跟老人对话。门外的敲门声听不见没关系,摄像头里的声音能听到就行。”张女士说,摄像头还真好用,每当快递员敲门没人回应的时候,就会给她打电话,她再通过摄像头的通话功能提醒老人开门收快递。

在照顾孩子上,摄像头也能帮上大忙。张女士的妈妈不会用智能手机。张女士上班的时候,会及时通过摄像头的视频通话功能提醒老人,孩子哪个时段该画画,哪个时段可以看绘本,什么时候可以带到户外玩一玩。

最近,邓女士的朋友给她推荐了一款智能监控设备。邓女士说,她的妈妈和小姨都在外地。83岁的姥姥独自生活,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更别说聊天软件了。

智能监控设备安装好后,邓女士发现,它能自动接通,无需姥姥进行其他操作。“这一点特别好,有些老人着急接电话容易摔跤,有的老人不会操作智能设备。摄像头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现在,我、我妈和小姨都能随时跟我姥姥视频聊天。”邓女士说。

不仅如此,智能监控设备自带的看护助手还可以自动录取视频,记录画面。“我经常把这些画面翻出来看看,特别有意思。以后这些都会是美好的回忆。”邓女士说。

邓女士的姥姥爱听戏曲,喜欢看电视剧。点歌、追剧等在智能监控设备上也能轻松操控。邓女士说,姥姥现在经常用语音口令让监控设备播放她想看的电视剧,家人也能通过远程操作,播放老人喜欢的节目。

老人生活不自在

总觉得有人盯着自己

王桂富的女儿说,之所以给母亲安装摄像头,缘于父亲的一场意外。3年前的一个下午,她父亲在院子里种菜时突然倒地不起。邻居去串门时才发现。她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如果能及时发现的话,父亲也许会被抢救过来。”王桂富的女儿没有征求母亲的意见,毫不犹豫地在母亲屋里安上了摄像头。“该吃药了”“这么晚怎么还没吃饭”“别老躺着,该起床溜达溜达了”……只要有时间,王桂富的女儿就会打开手机监控视频,随时提醒母亲。

80岁的王桂富有时会和串门的邻居聊天。事后,女儿会批评她乱说话。有时,王桂富会吃些零食。女儿就提醒她不要吃垃圾食品……这些让王桂富觉得她的生活没有隐私,而且自己像被监视了一样,生活很不自在。

市民朱女士与记者分享了自己家装摄像头的“曲折”过程。当初,她提出想在家里装个摄像头时,母亲不太乐意:“为啥要装摄像头,你是要监视我们啊?”朱女士反复解释说,她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随时了解家里的情况,万一父母有不舒服的地方,她可以第一时间知道。为此,她还特意带两位老人去商场里看了实物,这才打消老人的顾虑。最终,两位老人同意在客厅安装摄像头。

市民王女士也给父母家安装了摄像头。有一次,母亲的老姐妹来家里聚会,母亲特意把摄像头的电源线拔了。老人说,不愿意让别人听到她和老姐妹之间的聊天内容。

记者调查

助老功能越来越多

记者在一些购物平台上搜索“家庭摄像头”或者“家庭监控”发现,页面出现的都是智能摄像头、无线监控器、远程陪护机器人等产品。根据产品功能的多少,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从外形看,有的是球形监控探头,有的是一个平板屏幕,还有的类似一个小机器人。

记者看到,一款标价900多元的产品广告语中明确写着“无死角,超清双摄”“空巢老人烦恼,统统解决”等字样。列举的空巢老人的烦恼中,有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但想看戏曲、刷视频、看新闻的;有想见外地的家人,但不会视频通话的;有担心独居老人安全,怕万一摔倒无人知道的;有家里老人住养老院后,怕他们孤单的。

在功能方面,很多监控设备已经实现了360度旋转,还可以人脸跟随,探头跟着人走。在亲人呼叫时,响铃3秒就自动接通,无需老人操作。

在监控功能中,有些设备特别说明监控图像仅仅在两点间实时传输,服务器不会存储,保护用户隐私。为了不打扰老人休息,一些设备还可以实现静默监控。

此外,不少设备配备了无线红外探测器或者超声波技术,动态监测老人活动状态,感知老人走动并生成室内行动轨迹图。亲友可以远程查看,及时发现老人作息异常等情况。

隐私需保护

安装前应征求老人意见

常回家看看,多陪伴老人,是子女们的心愿。可是,现实中难免有各种无奈和身不由己。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智能化的助老设备有效解决了子女陪伴难题,也让看护老人变得更加便利。

有些被“监控”的老人却认为,安装此类产品后生活中会有诸多不便,就跟没了隐私和自由一样,在自己家中都不能随心所欲。

在家里使用类似的智能监控设备,是否侵犯了“被监视人”的隐私呢?河北恭惠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志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也不得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所规定的隐私权,当然也包括私人生活不被他人知晓的权利。

张志勇表示,子女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在安装此类产品前一定要征得老人同意,否则就是侵犯了长辈的隐私权。

至于一些老人担忧的隐私问题,张志勇认为,家庭成员应对老人保持尊重,可以在客厅等公共场合安装摄像头或者允许老人在某些特殊时段关闭摄像头。

2024-07-20 本报记者 杨玉霞 家里安装摄像头,子女可随时通过手机查看家中情形并发起语音对话,但有些老人感觉自己24小时被别人“监视”很别扭——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4437.html 1 隔屏守护,老人有些“不自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