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老干部。他一辈子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我影响很大。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爷爷和奶奶生活非常节俭。爸爸至今还记得他小时候,全家人时常吃不饱饭,衣服更是缝缝补补,大姐穿小了给大哥穿,大哥穿小了再给弟弟,破了就补补,继续穿。
小时候,每到夏天,我都会穿塑料凉鞋,但经常是没穿多久,鞋子就断裂了。奶奶舍不得扔掉,就找一块旧塑料,放到凉鞋断裂的地方,用滚烫的炉火烤一烤,粘上。就这样,粘粘补补,一个夏天就过去了。
我长大后,虽然家里的生活已富裕起来,但是父母对我们的要求仍然非常严格——吃饭要吃得干干净净,碗里不剩一粒米;文具要节省着用……记得有一次,表弟来我家吃饭,吃完放下碗一看,别人的碗里干干净净,只有他的碗里还有几粒米。爷爷还没说话,他已吓得赶快拿起碗,把米粒拨到了嘴里。
良好的家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和思想。
平日里,父亲总把“百善孝为先”挂在嘴边,叮嘱我要尊重长辈、孝敬老人。每次全家吃饭,我们总是等爷爷奶奶先动筷子,自己才开始吃饭;家里有好吃的,也要留给长辈……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后来,我也同样要求学生们。耳濡目染下,我教的学生也逐渐学会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同时,也树立了用功读书、回报父母的想法。
我的母亲勤劳、善良、乐观,认识她的人都夸她脾气好。她虽不善言谈,但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记得我刚上学不久,母亲单位的办公室里需要写综合材料,不少人觉得这项工作难度大、常加班,是个苦差事,可母亲却主动站出来,想试一试。
她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习,硬是靠着一股子认真劲儿,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在,她已经退休,但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认真做事的态度。每逢社区组织公益活动,她都第一个报名,还热情地帮助大家作准备。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我经常想,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呢?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对学生有深厚的爱心、耐心以及不断自我提升的决心。
“尊老爱幼,敬长辈;勤俭治家,讲和谐;不怕困难,勇向前”,这是从小父母经常教育我的话,他们的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