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毕业、升学季,升学宴、谢师宴等宴会正在举办中。在一些地方,“不管考啥样,都得办升学宴”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各地餐饮商家也因此推出各式各样的升学宴套餐:平步青云宴、鹏程万里宴、鱼跃龙门宴、金榜题名宴……
(据7月10日《沧州晚报》6版)
有的升学宴是为庆祝考生结束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站上了新的起点;有的升学宴则是为父母亲戚的人情往来而举办。近日,针对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等宴请,多地相关部门明令禁止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此外,全国不少地方还组织高考生签名活动,承诺拒绝“谢师宴”“升学宴”。
每年高考过后,“升学宴”“谢师宴”等便粉墨登场。诚然,“金榜题名”是人生一大幸事,也是家庭一大喜事,因此,正常的“升学宴”并无不妥,如找几个亲朋好友为孩子升学庆祝一下。但值得警觉的是,有的“升学宴”已经“跑偏”,借机收受礼金钱财、铺张浪费,使“升学宴”“谢师宴”变味儿,污染社会风气,甚至暗藏腐败。
事实证明,大办“升学宴”“谢师宴”,造成“舌尖上的浪费”和“人情上的负担”,使各方都不满。尤其是,如果孩子见多了吃喝攀比场面,对其树立正确的人情观和价值观显然不利。更多学生、家长、老师及全社会都表达过对“升学宴”“谢师宴”的反感。可见,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升学宴”已变成“升学厌”。
其实,想表达对升学的期待、对老师的恩情,并不仅限于“宴请”这一种。但在一些地方,这些“宴”仍照摆不误,其中既有爱面子、讲排场的旧观念原因,也与引导不力有关。事实证明,升学请吃导致的物质化和庸俗化负面影响很大。而有些地方正在开展的拒绝“升学宴”“谢师宴”这类宣传倡议活动,无疑反映了社会心声。
寒窗苦读十余载,只待今朝问鼎时。数年苦读的学子,至此学业有成,庆祝一下无可厚非,但别过分,否则,就将偏离正轨,沦为“升学厌”或“寻租宴”。总之,狠刹“升学宴”歪风,让升学“风清气正”,实属必要。每个人都要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贡献一份力量,这也是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社会风气的应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