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举时代,士子科考被录取后,称监考官员为“宗师”,自称学生。纪晓岚被尊为“河间师”,就与他的得意门生赵慎畛有关。
赵慎畛是湖南常德柳叶湖白石人,他为官清廉、忠君为民,是一位勤政爱民的清官,深得朝廷的器重和百姓的拥戴。赵慎畛非常敬重纪晓岚,并尊称他为“河间师”。
赵慎畛年幼时父亲病逝,母亲将他抚养成人。赵慎畛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赵慎畛从小受舅父的熏陶,爱好读书。赵慎畛10岁左右便能吟诗作对,在柳叶湖一带被称为“神童”。
嘉庆元年(1796年),35岁的赵慎畛进京赶考,这一年担任主考官的纪晓岚已是72岁高龄。那时,各级考试的主考官被考生们尊为宗师。纪晓岚一生曾多次担任乡试、会试主考官,以真才实学为标准选拔人才,尊其为宗师的考生也是不可计数。
纪晓岚读书万卷、阅人无数,评审考卷也是认真严苛,但对赵慎畛“理法辞气”与“清真雅正”的文风还是给予了高度评价。
那一年,35岁的赵慎畛考上了进士,纪晓岚也向朝廷力荐这位优秀的学子。由此,赵慎畛留在京城翰林院任编修官,负责编修国史,属七品官衔。
初入仕途的赵慎畛并没有因为进了翰林院而飘飘然,他以身为纪晓岚的门生而自豪,每次见到纪晓岚都恭敬有礼、虚心求教。每每论及学问时务,赵慎畛句句诚恳笃实、深入事理。对这位后辈,纪晓岚也是颇为赏识,夸赞其“恂恂然有儒者风”。
果然,赵慎畛不久就转任翰林院编修,后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广西巡抚、闽浙总督等职,成为名震一方的清官。
赵慎畛的著作以《榆巢杂识》最为闻名,其中以笔记形式记录了清代官场的各种见闻,多处提到纪晓岚的言论轶事,每次均以“河间师”代替名字,以示尊重。
在《竖着出京城》篇中,赵慎畛写道,在京城做官的人无不盼着晋升至九卿之列,但“河间师”却对他说:“升至九卿的人很多,但能修到‘竖着出京城’(不死不伤)的人,才是最佳境界呀!”
在赵慎畛的不少著作中,提到纪晓岚之处皆以“河间师”相称。两人亦师亦友、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