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
第05版:05

戏曲少年的大梦想

运河区实验小学有个萌芽京剧社团。痴迷京剧的小学生们学习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毫不含糊,捧回“金花”和“银花”——

戏曲少年登上舞台

小花旦付果儿

本报记者 董芳辰

“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有生之日责当尽……”付果儿对着镜子又唱了起来,这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付果儿是运河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五班的一名小学生。她是一位京剧小戏迷,在学校里的萌芽京剧社团学习京剧表演。

2019年,运河区实验小学正式成立了萌芽京剧社团。

这个社团里像付果儿一样喜欢京剧的孩子有很多,课上他们个个精神饱满,不厌其烦地练习着动作。

今年5月份,他们参加了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河北省评选活动,斩获业余组集体节目十佳“金花”,业余组个人节目“银花”奖项。

小花旦

“啥叫京剧,它是学什么的?”两年前,上二年级的付果儿怀着好奇心报名了学校里的萌芽京剧社团。

第一次上课,她就有些不知所措。

“学长和老师唱的什么我完全听不懂,但看见老师和同学们穿着戏服,一边唱一边比划,那抑扬顿挫的语调,一下子吸引了我。”付果儿回到家跟父母说出了上完第一节京剧课的感受。

父母询问她是否要坚持时,付果儿坚定地点了点头。

付果儿长得眉清目秀,京剧老师一搭眼,就决定让她扮演花旦的角色。一星期两节社团课,每节课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的课,付果儿每次都是意犹未尽。

经过两年的打磨,付果儿已经可以把《穆桂英挂帅》这出戏唱得游刃有余,嗓音、动作、眼神,付果儿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每天早上洗漱前,她都会对着镜子唱上一段练练嗓子。课后写完了作业,她也会自己在房间唱上一段。从听不懂到难以自拔,除在认知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外,付果儿的形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如今她身姿挺拔,说话字正腔圆。这也让她和同龄人显得有些不一样。

今年3月份,孩子们接到通知,要参加河北省的比赛。这个消息在萌芽京剧社团里炸开了锅。

唱什么,选什么曲目,孩子们和京剧老师一时间难以决定。

京剧老师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编好了一个名为《京剧经典唱段联唱》的戏曲节目。

这个节目把很多著名京剧选段融合到了一起。

排练虽然很累,但付果儿有使不完的劲儿。

京剧造型复杂,光头饰戴在脑袋上就有好几斤重。付果儿扮演的穆桂英造型更是复杂。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戴水纱,因为戴京剧头饰前,都是要把自己的头发包住,那个水纱太紧了,勒得头疼,还有点晕,特别难受。”付果儿说。

尽管如此,每次排练她从来没偷过懒,每次都是克服着头上的不适,把动作做到位。

一次、两次、三次……终于,付果儿克服了戴水纱的困难,她穿着戏服,戴着几斤重的头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12岁的“老生”

谢沛宸今年12岁,是运河区实验小学六年级九班的一名学生。

他在萌芽京剧社团学习京剧已经有四年半的时间了,是社团里的“老人儿”了,他擅长的京剧曲目有很多:《定军山》《沙家浜》《智斗》《朝霞映在阳澄湖上》《铡美案》《报花灯》等。

谢沛宸主要唱“老生”,虽然只有12岁的年纪,但看上去有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

《定军山》是谢沛宸最拿手的戏,他饰演黄忠。这也是他最喜欢的一出戏,他特别喜欢勇猛果敢的黄忠。

为了揣摩人物形象,他还特意阅读了关于黄忠的书籍。

这次比赛,京剧老师也特意让谢沛宸带着《定军山》这个节目参加比赛。

谢沛宸跟京剧结缘是在幼儿时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是京剧票友。谢沛宸小时候的娱乐项目,就是看家里的大人唱戏。

假期,爸爸妈妈在家也喜欢唱戏。他们你一段,我一段,谢沛宸是观众。

“唱戏能让我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高兴的时候也唱,不高兴的时候也唱。”谢沛宸说。

楼下的邻居以为谢沛宸是专业选手,还特意登门询问,鼓励他要把国粹传承下去。

在准备比赛的那段时间,谢沛宸有些不适应。

“白天要上课,课后在社团排练,为了达到最好的比赛效果,我每天早上要比平时提前一个小时到校排练。我一时之间平衡不了作业和排练,当时很苦恼。”谢沛宸说。

把喜欢的事做好,也要学好习。谢沛宸利用每天课间的时间完成各科作业,回到家做好总结和预习,其他时间全部用来练习戏曲。

一段时间下来,谢沛宸把学习和爱好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不仅没有落下功课,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个动作练习上百遍

“再来一遍,还可以更好,接着来……”11岁的吴梓豪,一遍又一遍给自己打着气。

颜晓晨是京剧社团的带队老师。颜晓晨说:“吴梓豪从三年级开始学京剧表演,一直扮演净角,要是落下京剧课,老师不在,他就急得四处找同社团的学生补课。跟吴梓豪一样刻苦的还有杨鼎荀。他今年9岁,是我们社团的丑角,虽然学习的时间短,但悟性很高。”

在排练的日子里,孩子们个个给力,加班加点。

吴梓豪扮演《铡美案》里的包公。包公的衣服他穿着还算舒服,可鞋子是真费劲。

“包公要穿厚底靴,靴子的底有七八厘米高,刚开始穿上去左摇右晃,别说做动作,就连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吴梓豪说。

吴梓豪穿着厚底靴,先从最基本的走路开始练习。每次排练,他都穿着厚底靴排练。排练结束,他的脚板生疼,脚脖子因为控制平衡也有些酸疼,可吴梓豪觉得这没什么,反而因为克服了这些感到很有成就感。从学走路到做动作再到唱念做打,吴梓豪现在已经游刃有余。

“我只带队,不授课,但是每次课上,看着孩子们一个动作练习上百遍,既为他们感到骄傲又心疼他们。孩子们的毅力很强。每次在广播上通知大家上课,他们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排练厅。这些孩子们在排练期间,几乎没有请假的。”颜晓晨说。

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厚厚的戏服穿在他们身上,没有一个人喊累。胳膊练得酸痛,嗓子唱得沙哑,这些都没能阻挡住孩子们参赛的热情。

弘扬戏曲文化

“萌芽京剧社团一个星期两次课,在课后服务的时间里开课。每次课程由本地京剧老师和北京京剧老师共同授课。”运河区实验小学校长臧宝岭介绍。

参加社团有一个要求:不能半途而废。“我们成立京剧社团的初衷是传承国粹经典,弘扬民族文化,所以这个要求不能改变。”臧宝岭说。

萌芽京剧社团是学校所有社团中出勤率最高的。除了戏曲课,学校还把戏曲文化延伸到其他课上。

美术课上,学生们用画笔描绘出活灵活现的京剧人物。课外,学校还开展京剧研学,让学生们全方位立体地了解京剧的意义。

“38个孩子,难免有闹情绪的时候,我们也是想尽办法给孩子们打气,鼓劲儿。这次比赛,38个孩子全部登台。他们取得了让人骄傲的成绩。”分管萌芽京剧社团的副校长王俊霞说。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两个学生已经被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音乐专业提前录取了。”说起这,王俊霞一脸自豪。

孩子们报名参加萌芽京剧社团,不需要任何费用。每次排练演出,从化妆到服装,都是学校一手操办。

学校自费为孩子们购置60多套京剧服装,还购买了专业的京剧化妆用品等。

目前,《京剧经典唱段联唱》成功被推选参加全国少儿戏曲大赛。接下来,他们将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进行激烈角逐。

“每次我问孩子们,有没有信心再拿奖,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喊着‘有信心’。”臧宝岭笑着说。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4-07-11 运河区实验小学有个萌芽京剧社团。痴迷京剧的小学生们学习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毫不含糊,捧回“金花”和“银花”——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3697.html 1 戏曲少年的大梦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