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是用巴乌吹奏《声声慢》,之后拿起陶笛吹奏《森林狂想曲》,最后用葫芦丝吹奏《欢歌炫舞》。”去年12月,运河区迎宾路第二小学2年级3班学生王相涵在学校第三届梦想节汇报演出中展示了3种乐器联奏,一下子吸引了老师、同学们的目光。
这也是王相涵第一次携自己喜欢的葫芦丝、陶笛等乐器在学校活动中亮相。看着舞台上身着富有民族特色服装演奏的王相涵,欣赏着他吹奏出来的曼妙音韵,老师、同学们都赞不绝口。因在这次梦想节才艺展示中表现优秀,王相涵还被评为“梦想小达人”。
吹葫芦丝,吹巴乌,玩陶笛
“葫芦丝的声音特别好听。”王相涵是在4周岁时开始接触葫芦丝的。起初,妈妈给他报班学习吹葫芦丝,是想让他培养一种兴趣爱好。很快,他就被葫芦丝那清脆的声音吸引了。
从学习如何拿葫芦丝,到准确吹奏单个音符,再到能吹奏简短的曲子,王相涵学了五六节课后就入了门。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发现吹奏葫芦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一个音符需要反复记忆,一首曲子需要反复练习,学会一首曲子需要付出许多时间与精力。这对于那时的王相涵来说,坚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有一天,当用葫芦丝成功吹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时,他别提多开心了,越学也越有兴趣。
有了吹葫芦丝的基础,王相涵在老师的推荐下又学习了吹巴乌、陶笛,也很快入了门。闲暇时,他就会吹奏葫芦丝、巴乌、陶笛,每次都会陶醉于那美妙的乐曲中。
努力就会有回报。2021年11月,王相涵取得巴乌3级、葫芦丝3级的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证书;2022年10月,取得葫芦丝6级、巴乌6级、陶笛2级、中阮1级的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证书;2023年10月,又拿下葫芦丝9级、巴乌9级的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证书。
拿了个“211”
“巴乌与葫芦丝相比在吹奏方法、口型、吐气技巧上有些许不同,巴乌得横着拿,吹奏时要将吹口完全覆盖。”王相涵告诉记者。
这几年,王相涵没少携带葫芦丝、巴乌、陶笛等登台展示自己的才艺,收获也是多多。2021年,在第三届“燕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中,他荣获葫芦丝幼儿组一等奖;2023年,在第四届“燕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中,他荣获葫芦丝儿童A组一等奖、陶笛儿童组一等奖、巴乌少儿组二等奖。
王相涵最难忘的是去年8月赴秦皇岛参加的第四届“燕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
“我参加了葫芦丝、巴乌、陶笛这3种乐器的展演,初赛都是上传的视频,在线上进行的,而复赛、决赛是现场演奏。”王相涵回忆说,颁奖的前一天晚上,他心中十分忐忑,“到凌晨一点钟时,我还没有睡着”。
对参赛者来说,等待出成绩的这段时间无疑是煎熬的。最终,“谜底”揭晓,王相涵在这届民族器乐艺术展演中收获葫芦丝儿童A组一等奖、巴乌少儿组二等奖、陶笛儿童组一等奖。捧着获奖证书和奖杯,他开心地跟妈妈说:“拿了个‘211’,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学习葫芦丝、巴乌、陶笛这几年来,王相涵交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如今,每周周末去上课,他都很开心。
“每次去上课,老师都有意识地让我和另一个小朋友徐志霖的学习时间重叠一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弹中阮,徐志霖弹琵琶,我们俩会合奏一曲。有时,老师也会加入我们。”王相涵说,他很享受与徐志霖哥哥、老师“同台演出”的那种感觉。
王相涵的妈妈则告诉记者,他们夫妻工作很忙,当初给儿子报班学习乐器是为了让他陶冶情操,“我觉得孩子学习乐器的意义不仅是会一点点弹奏技巧,更积极的意义在于坚持和专注”。
“我希望自己的葫芦丝、巴乌能考到表演级。”王相涵说,他不会轻易放弃对葫芦丝、巴乌等乐器的学习,他要坚持下去,不断提升自己。
有了梦想,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如今,外出游玩,王相涵也总是随身携带葫芦丝、陶笛等,空闲时吹上一曲,那欢快动听的曲调、有模有样的演奏常引来许多观众,他的身心也得到了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