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泊头市司法局调解一起因说脏话引发的学生之间的身体伤害赔偿纠纷案件。经调解,伤者放弃索赔,伤人一方主动赔偿医药费并道歉。
一句脏话
两名学生起争执
今年4月的一天,泊头一所中学的学生王某在学校食堂排队打饭时,向一旁的同学抱怨食堂的阿姨打饭速度太慢,还顺嘴说了句脏话。有同学听到王某说脏话,便将此事转告给了同校的同学潘某。潘某正是学校食堂阿姨的儿子。
听说有人骂自己的母亲,潘某立即找到正在吃饭的王某,揪着王某的衣领,询问其是否辱骂了自己的母亲。对此,王某矢口否认。
学校值班领导发现后,及时将两人分开,并分别对他们进行了教育。
叫来他人“帮忙”
将对方打伤入院
饭后,潘某叫来另外两名同学,将王某叫到了学校的厕所旁,对王某一番推搡和踢打。随后,他们又在学校车棚里再次对王某实施殴打。
得知王某受伤后,老师和学校领导将王某送往医院,并通知了双方家长。通过调取监控,校方很快证实王某被打的事实。随即,校方对潘某等人作出回家反省的处罚。
经过诊断,王某腿部韧带损伤,需要休养。王某的母亲又生气,又心疼。她表示,王某回家休养期间,精神状态非常不好,身上的伤虽然不重,但心理上的创伤难以愈合,潘某的家人应该赔偿王某的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
调解员
化解纠纷
得知王某的母亲向3名打人学生的家长分别索赔1万元,潘某的母亲当场拒绝。为此,双方找到泊头市司法局,请专业人士帮忙解决纠纷。泊头市司法局调解员了解事情经过后,积极与双方当事人的家长沟通。
调解员从侵权责任方面,劝说潘某的母亲正确认识自家孩子身上的不足,并提醒她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钱不是万能的,及时引导孩子走出阴影才是最重要的。”调解员随后又耐心安抚王某母亲的情绪。调解员提醒她,不要只顾索赔,耽误了对王某进行心理疏导的最佳时期。
最终,在调解员的耐心劝导下,王某的母亲放弃了索赔的要求,潘某的母亲则表示愿意支付王某治疗期间产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同时让潘某等人向王某赔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