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第14版:14

“老人住院全家累瘫”?

“无陪护病房”解难题

近年来,多地试点“无陪护病房”,不但让患者家属的陪护压力得以减轻,而且使护理过程更专业。

每天早上7点半,医疗护理员张岩准时接班,帮助患者洗漱、整理床铺、领餐喂饭,带着患者完成各种检查,参与护士晨间护理,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12小时的白班,这些都是张岩要负责的工作。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骨关节病区,张岩与团队其他5名成员倒班,负责8名患者的护理工作。这种小组制的服务成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高性价比的模式使得病区“无陪护病房”使用率达70%。

近年来,福建、浙江、天津、山东等地试点正在推进“无陪护病房”模式。如今,青岛的试点病区已达121个。

从家人陪护到专业的医疗护理员陪护

没有“无陪护病房”的医疗护理员,袁国锋很难想象如何护理刚做完开胸手术的母亲。

母亲王丽霞食管内长有肿物,手术后,身上插满了各种导管,12小时内必须端坐或站立,还要有人及时给她拍背,以便让她咳出痰液,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这一切让袁国锋感到力不从心。

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胸外科办理住院后,袁国锋注意到病区里有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得知是医院培训的“无陪护病房”的员工,可以承担病患日常生活和康复护理之后,袁国锋便与第三方机构签订了小组制护理协议,每位患者每天的费用是180元。

“无陪护病房”并非没有陪护,而是将传统的家人陪护、照顾病人的方式,改为由院方或第三方医疗护理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医疗护理员陪护,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早在2010年,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出台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就指出应“不依赖家属或家属聘护工照顾患者”;2019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医疗护理员是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

2017年起,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就已开始探索“无陪护病房”模式。此后,浙江、天津、山东等地也已开始设立“无陪护病房”,并不断延伸试点医院范围。

“小组制”护理模式受欢迎

“无陪护病房”最大的优势是能让患者得到专业的护理,缩短身体康复周期。”青岛市市立医院胸外科病区护士长马玉容介绍,有的患者很难自己起床,家属又不会或不敢用力,而医疗护理员却能提供专业的辅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康复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这一优势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骨关节病区尤为明显。“我们病区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曾出现过因家属护理不当而导致假体脱落,需要重新手术的情况。有了医疗护理员,家属只需要白天定时看望、陪伴,夜间可以放心回家休息。”这个病区的护士长周晓美说。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护理部主任王素云介绍,与传统的“一对一”聘用护工模式不同,“无陪护病房”的护理团队均是医院公开招标的第三方专业护理服务机构,由公司派驻经过培训的医疗护理员来提供服务,在专业性、服务意识以及患者的权益保障方面更具优势。

据介绍,小组制护理是广受患者家属欢迎的模式——5位护工两班倒,同时护理8位患者。与从前的“一对一”模式相比,患者每人每天只需花费不到200元的护工费用,能为患者家庭节省约1/3的开支。

“‘无陪护病房’的设立,还能让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挥专业特长。”周晓美说,“过去,护士要将大量精力用在病区的卫生整理和护理常识宣教上。有了小组制护理人员的加入,护士能更好地配合医生,为患者提供治疗以及人文关怀。这对于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和改善医患关系都具有积极作用。”

行业正在逐步规范

作为新事物,“无陪护病房”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普及率仍不够高,价格设定没有统一标准,服务质量无法保障等。随着职业标准的出台,这一行业正在逐步得到规范。

据了解,目前,青岛设立“无陪护病房”的病区群众满意度高达100%,但这种服务的整体普及率仍不是很高。王素云介绍,当前,“无陪护病房”使用率较高的是外科、骨关节、神经科等科室的病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这几个科室的术后护理工作专业性较强,且护理期较短,护理费用不会给患者家庭带来过大的经济负担。“不过,即便小组制护理的价格已经相对降了很多,也还是超出了一些家庭的承受能力。”王素云说。

针对服务价格,各地正在进行着不同的尝试。

例如,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采用患者自费的模式,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按照一级护理170元/天、二级护理120元/天的标准收取费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则将这项服务纳入了医保,个人先行自付30%,其余70%就可按照基本医保规定支付了。

在服务保障方面,今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健康委联合推出了医疗护理员职业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对医疗护理员工作的要求。

为加强人员管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和青岛市市立医院,要求从事“无陪护病房”服务的人员按照专业固定模式为病人提供服务。为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病区护士长和护理部每月、每周会组织不同规模和内容的业务培训。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还委派青岛市护理学会统一对第三方机构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并通过派出单位和医疗机构双重监督的方式,加强对医疗护理员的监管。

据工人日报

2024-07-05 “老人住院全家累瘫”?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3147.html 1 “无陪护病房”解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