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晓梅 摄影报道
“没想到在沧州也能亲手制作漆扇。”就在几天前,市民刘蕊来到南川老街,体验了一把“非遗漆扇”的独特魅力。
一桶水、几滴漆料、一把团扇,扇面在水中缓缓搅动,不多时拎出水面,一把独一无二的漂漆扇就诞生了。最近,这股漂漆扇的风潮刮到了沧州,南川老街附近涌现出各类漆扇“打卡”摊位。
花费不到20元
体验“非遗漆扇”的快乐
夜幕降临,在市区南川老街运河书坊一楼的爱上植物染工坊,刘蕊正兴致勃勃地制作漆扇。
漆扇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挑选好喜欢的颜色,将漆料滴入水中,漆料漂浮在水面,然后用木棍轻轻搅动几下,漆料在水面上自然散开,再将扇面缓缓放入水中,伴随着晃动、提转,水波荡漾间,白色扇面上呈现出斑斓的图案。
“太神奇了,真好看。”刘蕊拿到自己刚做出来的漆扇爱不释手。“以前我在网上刷到过漂漆扇的视频,以漆为笔、以扇为纸、以水为墨,可以在入水出水之间感受扇艺之美,没想到在沧州就能体验制作漆扇的全过程。”
“在线下竟然也能制作漆扇了”“我也想体验漆扇制作”刘蕊制作漆扇的视频一经发布到社交平台,引得网友纷纷留言询问。
无独有偶,今年5月初,市民杨欢曾带女儿参加了一次制作漆扇的体验活动。
“活动现场,女儿选了砖红、靛蓝和紫色三种大漆,将漆料滴入水中。待颜料平铺水面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女儿将扇面缓缓放入水中,晃动、提转间,便收获了一把漆扇。待扇面干透,我们还在扇面上加盖了南川楼的文创章。”
活动结束后,女儿告诉杨欢:“整个体验过程有一种拆盲盒的快乐”。
记者在市区南川老街附近走访,看到“非遗漆扇”摊位围着好奇的年轻人,他们正在挑选想要的扇形,上网搜索什么配色好看。记者询问得知,这类漆扇DIY体验制作的价格大多在20元以内。
“打卡”非遗
成社交新方式
“今年4月底,我上架了制作漆扇这个体验项目。”爱上植物染工坊的主理人陈丽介绍说,工坊内除了漆扇,还有扎染、蜡染、型糊染等项目。
5年前,陈丽第一次接触古法植物染技艺,并为此专门学习相关知识。渐渐地,她开始关注身边的非遗传统文化。
“在2024年春晚上,主持人为歌曲《上春山》报幕时,手持的漆扇就是用国家级非遗大漆工艺结合漂漆工艺手工染制而成。随着对大漆文化的深入了解,我觉得漆扇制作跟南川老街的氛围很搭,想让大家都来体验。”抓住漆扇潮流,陈丽“上新”了这个体验项目。
为了更接地气,陈丽定制了一批印有关于沧州诗句的团扇,还特意准备了清风楼、南川楼和朗吟楼等地标性建筑的文创章。
陈丽告诉记者,和传统大漆技艺比起来,制作漂漆扇比较简单,每个人都能上手体验。大家都很享受自己做漆扇的乐趣,每个人做出来的扇子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花纹样式。
采访时,不时有人来工坊体验制作漆扇,有年轻人,也有中小学生。
“五一”期间,一些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来到工坊内体验漆扇制作。一位来自安徽的游客在某社交平台上刷到陈丽的工坊可以制作漆扇的视频后,专程来体验。
起初,这位游客特意挑选了一把印有关于沧州诗句的团扇做成漆扇当旅行纪念品,没想到做出的成品让她惊喜不已。返程后,每每用这把扇子纳凉时都会想起在沧州旅游的美好时光。
还有一位来自天津的游客在体验过漆扇制作后,不仅将自己制作漆扇的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上,还介绍朋友前来体验,并给朋友讲解部分漂漆技法。
不只是线下体验,线上关于漆扇的讨论也居高不下。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检索发现,关于“非遗漆扇”的笔记多达4万余篇。在这些笔记中,有人分享自己制作漆扇的视频,也有网友介绍漆扇的经典配色……
网红漆扇
源于传承千年的大漆工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漆器的国家。漂漆扇其实是在传统大漆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工艺……”陈丽一边讲述着漂漆技法的历史,一边取出顾客挑选的漆料,轻轻滴入水桶中。
据悉,漆艺本身是一门复杂且讲究技法的非遗技术,漆扇使用的是被稀释过的大漆。稀释剂通常是橘子油等,能帮助颜料浮于水面。若把控不好不同大漆颜料的稀释调节比例,容易导致稀释剂放太多,大漆无法散开的情况。
“我选用的漆料都是天然漆,安全性更高。”在陈丽的展示下,记者注意到,这些漆料既有冷色调,也有暖色调,做出的扇面图案各有风格。
“由于制作漆扇时的漆料用量、滴速、水流方向和速度不同,导致每一把漆扇都是独一无二的,十分具有纪念意义。”采访中,陈丽提到,一把漆扇的完成,漆料的配比、颜色的分布、扇子入水的方式和扇形的选择都会影响最终的呈现效果。
陈丽告诉记者,扇子入水的方式分为直接入水、摆动式入水和转动式入水,直接入水式制作出来的扇面偏素雅,后两种方式的扇面颜色层次更加丰富,而扇形的选择上也有团扇、折扇等。
“漆扇制作过程中,即使一模一样的色彩配比、同样的制作方式,也无法获得两件完全相同的作品。”陈丽说,制作漆扇讲究“一半天成,一半人为”,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及流云变幻的中式美学最迷人。漆扇之所以能够快速火爆出圈,是因为其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