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沧县人民法院陈圩法庭门口,一名法官挡在男子车前,阻止男子离开,连拉带拽地将男子拉进法庭。
原来,沧县刘某老家的房子被他的哥哥偷偷卖掉引发纠纷。此时,房子已被现房主出租,被法官“拖”进法庭的男子正是这套房子的租户。
当日,在法官的劝解下,四方分别达成和解,消除了这起“埋”了10余年的隐患。
发现房子被卖
起诉要求返还
2009年,家中老人分家,沧县的刘某分得一套农村的老房子。刘某在外地创业,定居他乡不常回老家。多年来,刘某一直委托他的哥哥帮忙出租房屋。
2011年,刘某的哥哥急需用钱,在没有征得刘某同意的情况下,将刘某名下的房子卖给了外来人员朱某。
卖房后,刘某的哥哥仍像原来一样,定期给刘某支付房屋租金。直到去年,刘某回老家时,才知道自己名下的房子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哥哥卖掉了。
此时,买房的朱某已经将买来的房子出租给了赵某。赵某租房后,重新装修了房子,和家人在此居住。
为了要回房子,刘某多次与哥哥协商未果,无奈将哥哥告上法庭,请求法院确认他的哥哥与朱某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要求朱某返还房产。
怎样解开
房屋买卖连环套
沧县人民法院陈圩法庭受理案件后,对此案开庭进行了审理。为求证刘某哥哥与朱某的买卖是否真实,法官冯飞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暗访,确定刘某的哥哥与朱某的交易真实存在,且双方已经履行协议。
“如果这个案子处理不好,还会引发其他的诉讼纠纷。”在案件庭审前,法官决定尝试对此案进行调解。
针对刘某想要落叶归根的想法,法官制定了一套可行性方案:刘某的哥哥返还朱某购房款,并补偿朱某损失。由赵某将房子退租,朱某赔偿赵某损失。
然而,这套方案涉及人员较多,想要促使各方达成一致并不容易。就这样,兄弟之间的纠纷,转化为买卖双方以及出租方和承租方之间的矛盾。
在法官的主持下,针对赔偿数额、房子装修以及房子交付时间等多方面问题,刘某、刘某的哥哥以及朱某三方争论了整整一下午。最终,三方同意了法官提出的方案,达成和解意见,双方约定一个月后交接房屋。
法官晓之以理
耐心化解纠纷
“如今赵某租住在房子里,赵某和朱某之间能否协商一致,直接决定刘某兄弟之间的案件能否顺利结案。”法官告诉笔者,虽然签订了调解协议,刘某兄弟二人心中的石头并未落地。
一个月的期限很快到了,法官组织各方到法庭完成房产和购房款的交接。刘某的哥哥准备好了购房款,但朱某与赵某却没能谈妥。法官当机立断,要求朱某想办法将赵某带到法庭。
赵某难以接受退房一事,来到法庭后,拒不配合工作,一度翻脸要离开。法官拦在赵某车前,苦口婆心地跟他讲解案件情况,这才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随后,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官司打下去给各方带来的不良后果。在法官的劝解下,赵某同意退租房屋,接受朱某赔偿,将房子的钥匙交到法官手中。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刘某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案件至此圆满调解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