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小伙儿刘齐大学毕业后,申请去西藏做志愿服务。他经常去福利院看望孩子,去慰问孤寡老人,被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老人们的真挚情感打动着,慢慢地,他对那片土地有了感情。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后,他继续扎根西藏,在西藏安家。
(据6月25日《沧州晚报》5版)
从保定学院毕业的沧州青年刘齐,6年前告别家乡,向着雪域高原出发。他走进了世界屋脊的怀抱,从一名象牙塔里的学子,成为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
他舍小家为大家,跨越千里山川奔赴西藏,并把那里当做“第二故乡”和建功立业的“主战场”,不忘初心、不怕困苦、勇于拼搏,奉献着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留下了无悔的奋斗足迹。
到阿里做志愿服务工作后,刘齐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找准定位,以勤勉、踏实、耐心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两年时间,刘齐看到了西藏的美,体验了西藏的艰苦,更感悟了西藏的精神。
志愿服务闪耀着爱的光辉,为社会带来了满满的温情和感动。也许是第一次与那里孩子交流时,那纯净如同高原湖水般清澈的目光,瞬间撼动了他;也许是第一次去慰问孤寡老人,那粗糙的双手握住他的手时的颤抖和感激;抑或是两年间的奔走,对那片雪域高原、苍茫大地产生了感情……刘齐不想只做个匆匆过客,而是真正扎根高原。通过公务员考试,他成为林芝市古拉乡一名基层工作人员。
激情燃烧的西藏岁月,刘齐最大的亏欠是家人。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他对父母双亲少了照顾、少了陪伴。然而,迎着太阳前行的他,背后的影子便再次成为光。有了身后父母和整个家庭的支持,刘齐便可以一往无前。
今年是全国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援藏干部和西部计划志愿者们默默扎根于那片雪域高原,倾情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以点点滴滴践行着铮铮誓言。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为家国未来。在那里,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同时,在艰苦的生活中,他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
支持西藏建设,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担当。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扎根基层,创造属于自己的青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