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昕也
晚上8点半,“95后”周涵准时打开抖音平台某相亲分析师的直播间,观看博主对相亲对象的“剖析”。“这个过程像看一场不停反转的短视频爽剧。”周涵说,看似条件不错的“优质相亲男”,经过博主的点评后,发现“全是坑”。
“婚恋军师”是如何解析相亲对象的?靠谱吗?是真有帮助还是为了博眼球?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1
“这个男人能嫁吗?” 相亲分析师“敲黑板”
“95后”周涵所说的相亲分析师,是最近一段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兴起的一类情感博主。他们对粉丝发来的相亲对象进行条件解剖,找出“雷点”,解释“为什么这个人不能嫁”。
“27岁,有一辆保时捷,准备开医院,父母退休,婚后买独立婚房。我们来分析下,这个男人能嫁吗?”在抖音平台一个短视频中,记者看到相亲分析师正站在白板前,拿着笔,一条条分析相亲对象简介里的“话术猫腻”,给观众“敲黑板,划重点”。
“大家看,这位男士只有27岁,但父母却早早退休了,父母要么在务农,要么是无业。‘婚后买独立婚房’极有可能是现在与父母合住或合租,也有可能因为有带娃需求,才会买房。”博主一边讲解一边做标注,看似条件不错的“相亲男”,经过博主的点评,发现“雷点”不少。
对应“这个男人能嫁吗”,也出现了“这个女生能娶吗”。这些相亲分析师大多会在视频里把“客户”发来的相亲对象条件逐一进行分析。这些分析视频不仅风靡网络,还让一些博主在短短1个月内吸引了几万甚至几十万粉丝。有网友戏称这些分析师为“媒婆克星”,感觉他们就像侦探一样,撕掉了相亲对象光鲜亮丽的滤镜。
除了分析案例之外,这些博主的主页里还能看见一些有关相亲和结婚的“经验分享课”。每节课都让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频频赞叹“学到了,赶紧做笔记”。
单身人士孙萍萍偶尔会看些相亲分析师的视频。“感觉博主像侦探一样,利用推理技巧‘解密’每个细节,新奇有趣,学点分析技巧可以让我在相亲时更加警觉。”
2
指望相亲分析师解惑 这个“爱情”有点悬
这边网友还在感叹“‘军师’为相亲青年避坑”,那边博主们已经偷偷开始赚钱了。
6月28日下午4点,记者进入某情感咨询直播间,一位女网友与情感博主正在连线咨询,让博主帮忙分析自己的相亲对象是否靠谱、能否继续交往,当时有2300多人正在观看。博主除了点评相亲对象,还让观众们当参谋,询问大家“你们觉得这个男人怎么样,能谈吗”?在留言区,“这个男人没说实话”“这男人人品有问题”等留言不断刷屏。
在该直播间,如果想与主播连麦,需要送“热气球”,第二次连麦要送“保时捷”。记者查询发现,购买“热气球”需要52元人民币,“保时捷”则需要120元人民币,主播连线时间在10分钟左右。解答结束后,主播会对刚才的连麦内容稍作分析,紧接着连线下一位网友。
29岁的陈萱萱曾在一婚恋分析师的直播间做过咨询。她发现情感分析师分析得有点儿道理,但有的存在误导,不仅不能帮助年轻人理性看待婚恋,反而会增加年轻人对婚恋的焦虑,认为只有完美的对象才能让自己进入婚姻殿堂。“要听博主的分析,相亲对象没有一个是能处的,都不能谈。”
除了在直播间为网友答疑解惑,有的主播已把“爱情”做成了一门生意——专门售卖情感课程。
“正确的沟通方法,来消除你们之间的隔阂,他自然就不会逃避你了。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点击下方链接,只需9.9元,专业的情感咨询师手把手教你异性思维、情绪管理、沟通技巧。”一位主播在抖音平台直接打广告办起了“培训班”。
“我花19.9元买过这类情感课,里面一多半都是基础的、常识性的建议,还有些‘情感鸡汤’,总体说实用性不强,很鸡肋。”“90后”小孙告诉记者,自己性格大大咧咧,想通过相亲分析师的“点拨”让自己提高社交技巧和恋爱能力,但效果甚微。
3
警惕为博流量乱分析 理性看待相亲分析师
连日来,记者“蹲守”多个相亲分析师、情感分析师直播间。发现个别主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阅人经验,能给相亲者提供一些指导。而多数相亲分析师其实是情感主播,他们并不能为咨询者提供诚恳建议,而是以博取眼球、赚取流量为目的。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人在恋爱中看不清自己与对方,情感分析师有可能及时帮助止损。但另一方面,这种职业作为新生事物,缺乏职业门槛、入职规范,很可能受利益驱使,一味追求流量和收益。
事实上,相亲分析师并不需要什么资质,所谓的案例,常常是精心编造的“剧本”;充满反转和思辨的分析,也多为“话术陷阱”,目的就是为了吸睛引流,进而推出各种各样的广告和价格不菲的付费咨询等。
该人士认为,对于相亲分析师的分析,还是应该保持理性的判断和辨别能力。年轻人需要认识到,相亲本身是一个不断明确婚恋诉求的过程,只有提升自己的理性判断力,适当调整择偶标准和婚恋期许,相亲效率与结果才会出现转变。仅凭几条“意见”就判断“这样的男人能不能相处”,显然是草率的。毕竟每个人都存在优缺点,片面解读缺点并不客观。
(文中当事人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