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2日
第06版:06

先用后付、免密支付、自动续费……各种支付方式让网购变得越来越便捷,但简化的支付流程也让网购暗存“危机”——

莫名其妙的12笔订单

本报记者 彭爱

图一

图二

扫码看视频 新闻料更多 孙女士查询支付宝时发现,竟然有十多个软件都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12件商品,1800多元交易金额,突然出现在购物软件里的购物信息,一时间让刘女士摸不着头脑。“虽然是使用我的购物软件下单买的商品,但是收件人和手机号码都不是我。”刘女士说,因为自己开通了免密支付和先用后付的支付方式,对方先后下单10多次,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

无需输入密码,便可以完成交易……如今,不少平台都开通了便捷的付款方式。先用后付、免密支付等支付方式让不少人网上购物“先人一步”。

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不少市民发现免密支付、先用后付这些“丝滑购物”的背后,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丝滑购物”

有便利也有隐患

不久前,家住市区的刘女士在查看购物软件的时候,意外发现在软件的“我的订单”里莫名多出了12笔交易信息。购买的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共计1800多元。“待发货和发货中的商品都不是我自己购买的,而且收货地址和电话也不是我。”刘女士说,这12笔交易信息都是使用先用后付和免密支付购买的。

是谁登录了自己的购物软件?刘女士拨打了收货信息上留下的手机号码,但是拨打了多次都没有打通。随后,刘女士便给对方发送了多条短信询问,“你怎么知道我的账号密码?为什么用我的购物软件购买东西?”面对刘女士的疑问,对方回信息表示自己登错账号了。

对方登录了刘女士的购物软件,交易时就会在刘女士绑定的银行卡里扣费。刘女士第一时间申请了退货退款。有的商品已经发货了,刘女士赶紧联系平台对已经发货的商品申请拦截。

“对方说,因为购物的时候不用输入支付密码,他并没有意识到使用的是我的银行卡。”刘女士说,虽然对方一再表示会在收到货后,将费用转给自己,但是刘女士还是将所有商品都申请退款,并第一时间关闭了先用后付、免密支付的功能。

以为捡到便宜

连下多单吃亏

在一些购物平台购物时,有的商品可以“0元购”。这种“0元下单,确认收货后再付款”的先用后付功能,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家住运河区凤凰城的张先生发现,最近家里收到了不少快递。了解之后才知道,是张先生的母亲马女士在购物平台上买了不少商品。马女士在浏览购物软件的时候发现,一些商品链接里的价格都是0元,以为是自己幸运,可以不花钱买东西,便连续下单了多样商品。

其实马女士购买的这些商品,都是先用后付的订单。马女士不知道什么时候开通了这项功能,她也没有仔细阅读购物流程,便发生了这样哭笑不得的经历。

“20多块钱的商品,退货运费就要10元。”家住运河区兰亭苑小区的张佳琪吐槽,前几天她在购物平台上购物时,一不小心同款产品先后下单了两次。因为商品是先用后付,直到收到商品时,张佳琪才发现自己重复下单了。

本来想要退货,可是价格只有26元的商品,快递费就要10元,“下单的时候,只用点击‘0元下单’就能一键完成购物,自己大意了。”张佳琪说,由于快递费将近是商品价格的一半,便没有退货。

授权免密支付

被偷偷扣款

“三、二、一,上架!”随着购物直播间里主播的声音,孙莹莹第一时间打开商品链接,下单、支付一气呵成。为了能抢到限购的商品,孙莹莹早早地打开了免密支付这项功能。

省去了输入密码这个步骤,孙莹莹买到了自己心仪的商品。之后,为了方便购物,孙莹莹一直使用免密支付。

不久前,孙莹莹发现自己的购物软件里多出了一个订单。询问之后才知道,是12岁的儿子使用免密支付购买的。除此之外,儿子还在另一个购物平台上使用先用后付功能买了玩具。

“当初只顾着自己购物省事,没想到孩子会偷偷买东西。”孙莹莹说,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孙莹莹第一时间关闭了购物平台的免密支付功能。

然而,孙莹莹查询支付宝时发现,竟然有十多个软件都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图一),有出行软件、酒店入住、花呗还款等……而这些软件是什么时候开通的免密支付功能,孙莹莹一点印象都没有。

“有一个软件是预订酒店的,我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开通的免密支付,甚至这个软件我都早已经卸载了。”孙莹莹说,查询显示这款软件免密支付的开通时间是2016年2月17日,在服务详情里介绍说,先住后付,离店支付宝自动扣款。

除糊里糊涂地授权免密支付让人烦恼外,各种“偷偷”扣款也让人很恼火。

“不查不知道,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开通了半年的会员服务。”市民孙希文说,无意间,他看到手机的通知栏里有一条扣款信息。

平时,孙希文很少关注手机通知栏的信息。意外看到扣款信息后,他查了一下自己的手机信息,半年时间里,自己的支付宝每个月都免密支付了18元会员服务(图二)。

仔细回想后,孙希文想起来,半年前自己开通了一款软件的会员,“当时我只开通了一个月会员,却没看到‘自动订阅’这一行小字。”孙希文说,第一次开通会员进行支付的时候,他输入了付款密码,此后的每次扣款都是免密支付完成付款后才有弹窗提醒。

律师提醒:

便捷购物要谨慎

“先用后付、免密支付这些支付方式虽然让购物很便捷,可是如果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使用的话,就会有很大的风险。”孙希文说。

记者查询了解到,截至6月末,在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中,关于免密支付、先用后付、自动续费等便捷支付的相关投诉共计21万多条。大量投诉反映在不知情和强制情况下开通了免密支付、先用后付、自动续费等支付功能。此外,也有不少网友投诉无法关闭便捷支付功能,甚至有网友投诉使用先用后付功能后,出现被重复扣费的问题。

河北海岳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吉仓表示,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平台在注册和交易时,往往采用小字提示、默认勾选、强制开通等方式,导致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授权开通各种便捷支付方式。这种做法,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除网络平台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外,消费者在进行网络交易时要仔细阅读相关服务条款,提高安全意识。“目前,针对提醒消费者注意的显著方式,并没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因此,消费者在网络交易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仔细、全面浏览相关页面,谨慎下单,避免掉进各种便捷支付的交易陷阱里。”王吉仓说。

同时,王吉仓提醒消费者要管理好自己的订购、订阅服务,定期检查,及时关闭不必要的自动续费功能,避免造成额外费用支出。

2024-07-02 本报记者 彭爱 先用后付、免密支付、自动续费……各种支付方式让网购变得越来越便捷,但简化的支付流程也让网购暗存“危机”——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2730.html 1 莫名其妙的12笔订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