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2日
第05版:05

初夏是鹭鸟的繁殖季,在盐山县圣佛镇兴隆店村一个家庭农场内,上千只鹭鸟在林间翩翩起舞,生机盎然……

盐山有个“鹭鸟天堂”

鹭鸟翩翩起舞

张卫东守护着“鹭鸟天堂”

本报记者 吴艳 本报通讯员 王洪胜 摄影报道

6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盐山县圣佛镇兴隆店村兴博家庭农场。这里有30余亩林木种植区。抬眼望去,大批的鹭鸟时而高空振翅,时而低空盘旋,或嬉戏打闹,或休憩枝头,给农场带来不少灵气。

据兴博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卫东介绍,这些鹭鸟以白鹭为主,也有夜鹭和苍鹭,它们已经在这里筑巢“定居”9年了。

隐藏在树林中的“小白点”

兴博家庭农场占地400多亩。鹭鸟栖息的那片树林在农场深处。

在离树林还有几十米的地方,便能听到林间鸟鸣声此起彼伏,不时可见鹭鸟飞进飞出。

来到林中,记者看到一棵高大的槐树上有20多个鸟巢。张卫东向记者介绍,林子里的树木种类很多,梧桐树、杨树、槐树、银杏树等,但鹭鸟的巢多数筑在槐树上。

站在林中,抬头向上望去,只见很多鹭鸟在枝叶间飞舞穿梭,其中白鹭尤为醒目。它们有的站在枝头梳理羽毛,有的在巢中孵蛋,有的衔着鱼飞到巢边给雏鸟喂食……

记者不小心踩到一根断枝,“咔嚓”一声,只见几只白鹭飞离树枝,在天空盘旋一圈又落回了原处。

数不清的“小白点”隐藏于绿叶中,“呱呱呱”的叫声不绝于耳,宛若一座“鹭鸟天堂”。

林中的树叶上布满了白色的鸟类排泄物,地上随处可见破碎的蛋壳和已经晒干的小鱼。

“这些小鱼是鹭鸟们喂食时不小心掉落巢外的。”张卫东说。

突然,树下草丛中的一抹白色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走近一看,是一只白鹭的尸体。

“这是一只白鹭幼鸟,应该是自然死亡的。疾病、争食、先天发育不良等都会造成鸟类的自然死亡。”张卫东说,最初他在树下发现鸟儿尸体时也很意外,痛心之余查询了相关资料,才知道,这是动物界的优胜劣汰,属于正常的现象。

鹭鸟定居

农场这片林子里有鹭鸟的事在周围村子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因为白鹭数量最多,且姿态最为优美,村民们还给这片树林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白鹭天堂”。

“白鹭天堂”的发现最早是在2015年。

“那时,农场这一片还是苗木基地。几百亩的地都种着树。”2015年夏天,张卫东发现林中有很多鸟,但他也没注意是什么鸟,只是感觉这种大鸟不同于常见的喜鹊、麻雀。

2016年夏天,林中的鸟更多了。张卫东连续观察了几天,对比网络上的图片才发现,这种嘴巴尖尖、双腿细长、通身长着白色羽毛的大鸟叫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过仔细观察,张卫东发现,除了白鹭,树林里还有其它鹭科鸟类,只是数量不多。

白鹭对栖息地的大气、水质等环境因素非常敏感,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美誉。一个地方只有满足“丰厚的植被、清洁的水源、充足的食物”等必要条件,鹭科鸟类才会在此“安营扎寨”,繁衍生息。

兴博家庭农场远离村庄,水资源丰富。农场有一个占地25亩的坑塘,正南方400米处就是漳卫新河,正东方100米处是大商平底渠。此外,附近村中还有两个坑塘,南皮县潞灌镇益民渠和宣惠河也距此不远。

这里自然生态条件为鹭鸟生存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来此“定居”的鹭鸟越来越多。

2018年,农场转型,改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为了让鹭鸟们仍有树可栖,张卫东保留了这片以槐树为主的30余亩地的树林。

从那时起,鹭鸟就集中在这一片树林中栖息了。

那么,到底有多少只鸟栖息在兴博家庭农场呢?

2019年,张卫东通过朋友和沧州师范学院的一位老师取得联系,告知了自家农场有大片鹭鸟栖息的消息。

当年夏季,两位沧州师范学院的学生带着观测镜来到了兴博家庭农场。通过观察,这两位学生告诉张卫东,这片树林中大概有鹭鸟3000只。以白鹭数量最多,还有苍鹭和夜鹭。

两个繁殖高峰期

通过几年的观察,张卫东也摸准了这些鹭鸟的迁徙时间。每年11月前,鸟儿们就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过冬。一般3月中旬,它们又会结伴而来,到树林里“安家”。

最初几年,张卫东最喜欢站在林中观察白鹭。他发现,白鹭有几个时段的姿态最美:站在树枝上左顾右盼,这个时候它很可能随时起飞;觅食回来之后,会和伴侣相互问候、梳理羽毛;站在鸟巢附近遇到外敌入侵时,会毫不犹豫地伸长脖子驱赶;嘴里衔着枝条准备筑巢时,也会显得很忙碌……

这些鹭鸟有两个明显的繁殖高峰期。一个是5月10日左右,一个是7月20日左右。

产卵后,雌鸟和雄鸟共同承担孵化任务,它们会轮流值班,另一半则负责外出觅食。鹭宝宝破壳而出以后,鹭爸爸、鹭妈妈就会更加忙碌。

张卫东说:“小白鹭出生以后,大约有一个月的‘巢期’生活。这段时间需要鹭爸爸、鹭妈妈亲自照顾,鹭爸爸、鹭妈妈轮流出去觅食。它们将觅到的食物先吞下或者叼在嘴中,回巢后喂到幼鸟的嘴中,或者放在巢穴中让幼鸟自行取食。”

在鹭鸟繁殖高峰期,林中的地面上或矮枝上,随处可见小苍鹭和小白鹭的身影。它们正在学习飞翔或行走技能。

守护鹭鸟

张卫东退休后,有了更多的精力去管理农场,也更精心地照顾着这些鹭鸟。

农场硬化地面,鹭鸟幼鸟练习走路的通道被占用了。张卫东雇人在树林里砍掉一些树木,在林中重新为它们开辟了两条通道。

知道鹭鸟喜水,张卫东在树林一端的两排法桐树下挖了一条30多米长、一米深的水沟。每到雨季,水沟存水后,鹭鸟们可以就近在水边嬉戏。“今年雨水不多,我正琢磨着是不是要弄个水泵,往沟里抽点水。”张卫东称他成了“鸟保姆”,时时刻刻想着怎么样让这些小精灵们生活得更舒服一些。

观察到鹭鸟喜欢捕食小鲢鱼,张卫东又往坑塘里加撒了上万尾鲢鱼鱼苗……

每年暑假,张卫东的精神都高度紧张,因为来树林里看鸟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很多孩子骑着电动自行车就来了。正在学走路的幼鸟很好抓,孩子们总想抓几只回去养着。”每逢此时,张卫东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多数孩子都听劝,一听这是国家保护动物,就断了抓鸟的念头。

遇到受伤的鹭鸟,张卫东也会动手救治,“多数是腿折的鸟,看伤情,我用木棍帮它固定,再缠上胶布。”张卫东说。

除了张卫东,农场的工人们也成了“鸟医生”。

苑洪昆在农场工作了4年,救治的鸟有多少,他也记不清了。“我就住在农场,创可贴和消毒药水是我屋子里的常备物品。这些都是为伤鸟准备的。”

苑洪昆告诉记者,他遇到的鸟除了腿部受伤的,还有翅膀受伤的。一般经过救治后,鸟儿们都能重返天空。

苑洪昆在农场的住处距离鹭鸟栖息的树林只有10多米远。因此,观鸟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傍晚时分,成百上千只鹭鸟就如约而至,返回树林。成鸟不归巢,只是站在巢边的树枝上休憩,守护着巢中的幼鸟。清晨,鹭鸟又会集体出动,飞往水边觅食。

“白鹭抓鱼才好看呢!一抓一个准,从没有落空的时候。”说起这个,张卫东露出了佩服的表情。

看到记者怀疑的眼神,他主动提出带记者去观察白鹭抓鱼的场景。

百米远处的坑塘边,数只长腿、白羽的白鹭正在觅食。

突然,一只白鹭脖子一缩,双腿一蹬,身子向上提起,翅膀同时打开呈M型。这只白鹭飞快地向一处水面冲去,一眨眼的工夫,就叼起了一条10厘米左右的小鱼。

“你看,弹无虚发吧!”张卫东得意地笑着说。一句玩笑话引来一行人的大笑。笑声惊起了藏在芦苇丛和林中的鹭鸟,10多只鹭鸟盘旋在空中。

白鹭、蓝天、碧水、林木,形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生态画卷。

2024-07-02 初夏是鹭鸟的繁殖季,在盐山县圣佛镇兴隆店村一个家庭农场内,上千只鹭鸟在林间翩翩起舞,生机盎然……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2729.html 1 盐山有个“鹭鸟天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