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第14版:14

三亩杏林

□李冬侠

这些日子,老范头总是到自己栽种的松苗地里转悠。村民上地干活从此路过,看到这片松苗长得蓊蓊郁郁,大都要夸上几句。老范头听着夸奖,不仅高兴不起来,心里反而像松针扎的一样难受。

说来,都怪自己没主意,听别人话种上了松树苗,本以为能挣俩钱,结果眼瞅着树苗一天天往高蹿,甭说卖,就连问的人都没有。

清明过后,村民纷纷整地备耕,老范眉宇间的川沟却更深了。

其实,盯着这片树苗子的可不止老范头一个人。最近老李头也常来这里转悠,看到这片松树苗长得密不透风,心里同样像松针扎一样难受。因为紧挨着这片松树苗边上就是老李头的菜地。一开始树苗子矮,老李头没在意,苗子越长越高,那菜地就被遮得严严实实。菜苗见不到阳光,趴在地里不死不活。老李头早就盼着老范头起苗卖掉,可是左盼右盼也看不到希望。这松林就像一堵墙堵在地边,也堵在心里。

老李头正愁得慌,一抬头看见老范头。他沉淀了一下心思,靠上前去,压低声音说,范老哥,你这树苗啥时起啊?

老范头听到声音转过身来,说,我的树苗子啥时候起,跟你有啥关系!

唉?你这人讲不讲理啊,你看看你的树苗子,把我的菜地遮成啥啦。

遮你地,我愿意啊。

照你这么说,你得给我遮阴费。

遮阴费,你想得美!

在松树苗子形成的这堵墙面前,俩老汉你一句我一句吵了起来,声调一声高过一声。老李头一步步上前,不依不饶要遮阴费。老范头横不溜眼还抄起了木棍子。就在这时村支书闻讯赶来,连说带劝将两人拉扯开。俩老汉气冲冲各自回了家。

架是拉开了,问题没解决,矛盾冲突随时还会爆发。

支书看了看这片松树苗,转身来到老范家。老范头见到支书,面红耳赤地说,你说说这老李头没事找事,我这树苗子卖不出去愁得要死,他倒好,吵吵把火跟我要遮阴费。支书一挥手,拦住了话茬,说,你还好意思说人家,本来遮人家菜地就不占理,还要胳膊头粗,欺负人家个小啊。明明是自己内心的墙挡了自己的路,还跟别人过不去,也不怕人笑话。要我看,你给老李赔个礼,再拿点遮阴费,这事就过去了。

赔礼?赔钱?不可能!

村支书知道老范头的倔脾气,气头上一时转不过弯,也没勉强。就说,老范啊,你先消消气,别守着赔本的松树苗子不撒手,好的项目多得是。说着转身就走了,又去了老李家。

村支书进屋,见老李头躺在炕头吸着氧气。媳妇说他被气得犯病了,喘不上气来。支书询问了老李身体的状况,感觉问题不大,便说,老李啊,你说你也是,老范头正为松树苗子的事糟心呢,你当啷一句遮阴费,搁谁谁不发火啊。我刚去老范家了,他已经让步了,就看你了。

老李头一听这话,嗖地就坐了起来,老范咋说的?

他说,松树毕竟遮挡你家菜地了,拿300元钱给你补偿。说着,村支书掏出300元钱递给老李,你也得理解老范,这几年经营这片树苗也搭进不少钱。这钱是他背着媳妇给我的,以后就别提了。

老李说,其实也不在钱不钱的,就是要争这口气,既然他让步了,我这,好说。

到了栽秧棵的时候了,老李头在菜地里干活,忽然看见老范头,立刻朝他走过去。范老哥,谢谢你啊,还让支书转给我300块遮阴补偿,那天赖我态度不好,别生气啊。

老范头一听,一脸的蒙圈,缓了半天,才醒过神来,啊?啊啊,应该的。

老李头说,范老哥,你看人家村支书地里的杏树多好啊,秧子矮,不遮地,杏和核都不少卖钱呢。

老范头琢磨着刚要说话,正好看到村支书家的杏林地里,来了一行人。他俩也凑了过去。原来是省城制药厂的采购员,来考察要收购杏核。听说这苦杏仁是一味中药,如果连片栽种还能和他们签订供应合同。

老范头若有所思,当天晚上就到支书家,共同做了一项重大决定。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山坡,显得格外通透,明亮。村支书早早地领着林场工人来到老范头的松苗地,把苗木挖起装车拉走了,堵在老范头和老李头心里的墙不见了。紧接着,这些人又帮老范头整地,挖坑,栽树,浇水,整整一天的工夫,三亩松苗地就被杏树取代。老范头在人们面前又是倒水,又是点烟,还在家里安排了中午饭,忙得不亦乐乎。

老李头看了看老范头三亩杏树,又看了看自己的地。跟村支书说,把我家的地也栽上杏树,咱就连片啦。支书远眺山坡,会意地笑了。

当晚回到家,村支书正要脱衣吃饭,突然发现裤兜里有两个红包,左兜一个,右兜一个,里面的数额,都是300元。

李冬侠

承德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和评论散见于《华中文学》《淮南文学》《承德日报》《承德晚报》《热河》等纸媒和“学习强国”“河北文学”等平台。有作品获省市级以上文学创作奖。

2024-07-01 □李冬侠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2590.html 1 三亩杏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