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洪飞飞 摄影报道
吴桥杂技艺人常说“把式、把式,全凭家什”。这句话道出了杂技道具在杂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走进位于吴桥杂技大世界南门对面的吴桥北洋道具中心展厅,展架上摆满了伞、扇、空竹、大缸、地圈、脑弹子、魔术箱等道具,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古稀之年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杂技魔术道具制作技艺传承人庞振岭和他的儿子庞猛、儿媳韩玉玉,正忙着将一块块普通的木材、布料、金属等巧妙地组合、打磨、缝制,化为一个个充满灵气的杂技道具……
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吴桥杂技道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古冀州一带曾流行一种头戴面具进行比武、斗力的游戏,即“蚩尤戏”,这也是汉时“角抵戏”的前身。这种游戏中使用的面具和道具,便是吴桥杂技道具制作的雏形。
随着时代的变迁,吴桥杂技道具制作技艺逐渐成熟,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晋代墓室中,已出现了宴乐杂技表演的壁画,其中就包括各种精美的杂技道具。
“到了宋代,杂技走向民间,吴桥杂技道具制作技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明清时期,杂技走向兴盛,道具制作也日趋完善,得到较大发展,并走向行业化。”庞振岭介绍着。在之后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传统的杂技魔术道具制作一度衰败,并几近消亡。随着改革开放,吴桥杂技不断发展,这一技艺也随之走向兴旺。
在吴桥,杂技道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方式。许多家族世代从事杂技道具制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艺。同时,一些技艺高超的杂技艺人也会收徒传艺。“艺人们为了好的演出效果,往往在挖掘自身潜能的同时,也赋予道具很多特殊的要求,所以很多道具需要量身定制。”庞振岭说。
小到魔术节目的一根针、一段线,大到大型魔术表演,这里有着上千个杂技、魔术节目道具。
“道具都是根据杂技节目的需求而制作的。大的有杂技大棚,揽架,高空架以及杂技节目《狮子舞》的狮子头、狮子皮、大球、翘板、梅花桩、绣球,《舞中幡》的中幡,马术节目《关公劈刀》用的关公刀等。”韩玉玉一一介绍着,“常用的小道具有罩子、蹬伞、搬倒厢、搬闷子、二贵摔跤、刀门子、脑弹子、地圈、十样杂耍道具以及各种服装等。”
由狮子道具开始
庞振岭生长在吴桥一个杂技道具制作世家,他的祖父庞玉书是杂技艺人,他的父亲庞占杰曾是吴桥县杂技团业务副团长。受家庭熏陶,他自幼喜好传统杂技、魔术道具制作,全面继承了父辈在传统杂技魔术道具制作方面的技艺和文化,尤其在道具的材料运用和道具的“门子”“托”的设计上悉心钻研见解独到。
杂技魔术道具制作和杂技表演密不可分,道具上的“门子”“托”安装设计的合理与否至关重要,也直接影响节目的表演,甚至关系到表演者的生命安全。
“很多节目尤其是魔术节目,掌握了节目的道具制作,几乎就掌握了整个节目的全部。因此,杂技魔术道具的制作,尤其在道具的‘门子’‘托’部位设计安装上往往秘不示人,带有保密色彩。”庞振岭说。
初中毕业后,庞振岭便跟父亲在家学习木工手艺,开始在村里跟着父亲为乡亲们修房盖屋、制作门窗、上房排檩,零星地为杂技艺人们制作些杂技魔术道具。
1986年,庞振岭创办起吴桥第一家杂技道具厂——吴桥北洋杂技道具厂,两年后又在吴桥杂技大世界东建起了新的杂技道具厂房。2000年,他在杂技大世界南门设立了杂技魔术道具销售门市,实现了生产、销售一体化。
回忆起自己的作品,庞振岭最自豪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狮子道具。“那时候,舞狮表演刚在杂技团兴起,很多团队的狮子头都是用纸糊的,我就想着做玻璃钢的,舞起来既轻便又结实耐用。当时,我也是费尽心思研究出来。那时候,不只是省内,连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很多杂技团都找我订购狮子道具。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我有了创办杂技道具厂的想法。”庞振岭说。
“我父亲做事特别爱较真。咱这里的每一件道具他都倾注大量心血反复研究。这个空竹虽然看上去很简单,可也是他经过多次调整,才达到现在的平衡度。艺人们用着非常顺手,在业内口碑很好。”庞猛说。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
由于门槛高,直至今日在全国能专门从事杂技、魔术道具制作的,也只有吴桥为数不多的几家,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杂技、魔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使部分传统杂技魔术节目的道具制作处于濒危状态。
在传承的基础上,吴桥杂技魔术道具制作技艺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80后的庞猛和韩玉玉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方法。
在材料的选择上,他们开始尝试使用更加环保、轻便、耐用的新型材料。例如,使用碳纤维、铝合金等轻质材料制作道具,不仅减轻了演员的负担,也提高了道具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在工艺方法上,他们也开始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通过三维建模、激光切割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加精确地制作出复杂的道具形状和结构。同时,利用现代涂装技术,还可以为道具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和图案。
韩玉玉说:“现在,我们也在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把现代审美元素和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传统特色又具有现代感的杂技道具。”这种创新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也为吴桥杂技道具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通过对道具的研究改进,吸收了更多的文化元素,让魔术杂技效果更加丰富多样。一些入选央视的节目也用我们改良的道具。每一次打磨和修饰,都让我体会到只有用心去感受、去摸索,才能创造出有灵魂的、兼容并蓄的道具。”庞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