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5日
第06版:06

能定位,可通话,它被视为保护孩子安全的小助手,可过多的社交功能却引发了家长的担忧——

电话手表是怎样把孩子带“偏”的

本报记者 孙亮 摄影报道

碰一碰就能互加好友

暑假将至,一些家长提前为孩子报好了课外班、研学团或夏令营。由于家长不能陪伴,为了随时了解孩子的行踪,选购一款电话手表成了不错的选择。可是家长们也有些担忧:电话手表中的聊天、音乐、游戏、短视频等软件应有尽有,一些孩子每天盯着小屏幕,忙于社交、忙于游戏,甚至因为手表的价格而盲目攀比。

功能繁多堪比手机

娱乐属性令人担忧

市民何女士在市区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由于她经常出差,平时顾不上7岁的儿子。为了方便联系孩子,何女士便给他买了一块带轨迹定位功能的电话手表。最近一段时间,何女士发现儿子经常用这块手表和同学聊天,有时发几句话,有时狂发表情包。有一次出去玩,何女士的儿子不停地用手表拍照打卡发定位。“电话手表既能接收语音,也能接收图片和视频,孩子的辨别能力还不强,如果接收到一些不良信息怎么办。”何女士对此十分担心,想把电话手表收回来,但是一出差,只能把手表再给儿子用。

“爸爸,你能给我买块电话手表当生日礼物吗?”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芃芃向爸爸提出了这样的愿望。原来,小区里好几个小伙伴都有电话手表,芃芃很羡慕他们,也想戴一块。芃芃的爸爸没多想便答应下来。可当他打开电商平台去挑选时才发现,电话手表品牌很多且功能“强大”:QQ聊天、视频通话、微信……看着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芃芃的爸爸不禁感慨:“这些功能几乎能赶上手机了!”

记者查询多个电商平台发现,电话手表因功能、配置的不同,价格从一两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价格超千元的儿童电话手表非常多见。翻看这些手表的功能介绍,除了多重定位外,很多商家都把视频通话、好友聊天等社交功能作为重要卖点。有些儿童电话手表可以下载的APP多达几十款甚至更多。

盯着手表摆弄不停

家长担心影响视力

“功能太少,孩子不乐意。功能太多,戴上后就一直低头玩儿。手表的屏幕这么小,一直盯着看,时间长了会影响视力啊!”说起电话手表,王女士说出了心里的担忧。她现在只能紧盯着孩子,多加提醒以减少电话手表的使用时间。

两只手表“碰一碰”就能互加好友,这种社交功能也引发家长的担忧。市民马女士的女儿最近就很沉迷电话手表。不仅拿它听故事、上闹钟,还用来打电话、发朋友圈,反正只要放学一回家,孩子就戴上手表玩。马女士发现,最近女儿的电话手表里新加了10多个好友,多数是小区里的玩伴,也有几个不认识的孩子。最近,这些孩子们还互相攀比手表的价格和各种功能,因为摆弄手表,女儿最近的成绩都下滑了。

记者从市区几所小学了解到,按照学校规定,孩子不允许把电话手表带进校园使用。如果确有需要,学生家长需向学校提出特别申请后,将儿童电话手表带到学校,但上课期间交由老师保管,放学后再交给学生。

家长徐女士也告诉记者,在前一段时间的家长会上,孩子的班主任特意提到电话手表的问题,提醒家长多注意孩子在学校之外使用电话手表的时间。

教育界人士呼吁

手表应回归基础功能

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本来是为保障孩子安全的儿童电话手表,现在竟成了孩子间攀比的工具。“过去是让孩子少玩手机、平板,可现在电话手表又冒出来了。”几位家长表示,电话手表功能太丰富不见得是好事,更不能因此让孩子陷入过度社交,滋生攀比心理。

对此,在运河区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李彬老师表示,电话手表的功能应该做做“减法”,不能一味让手表变得“无所不能”,还是应当充分考虑儿童的成长阶段,回归基础的通话和定位功能。

“未成年人的社交还是应该多在线下互动,而不是虚拟的线上。”李彬认为,生产商在电话手表产品中搭载更多游戏、社交等内容,可能会影响未成年人的成长。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购电话手表时应更加理性,引导孩子认知电话手表的基本用途,避免盲目攀比手表的价格和品牌。

2024-06-25 本报记者 孙亮 摄影报道 能定位,可通话,它被视为保护孩子安全的小助手,可过多的社交功能却引发了家长的担忧——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1883.html 1 电话手表是怎样把孩子带“偏”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