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5日
第05版:05

一个沧州小伙子的西藏故事

刘齐大学毕业后,申请去西藏做志愿服务。两年志愿服务期满,他继续扎根西藏,在西藏安家——

刘齐在工作中

刘齐和爱人在西藏安了家

本报记者 张丹

6月19日一早,刘齐像往常一样,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一天,他的工作内容是帮助一些村民核对信息。

这是刘齐到西藏工作的第6年,也是他在西藏的第2份工作。

6年时间,他已经适应了当地的工作和生活,还在当地安了家。

“师哥师姐感染了我”

32岁的刘齐,是献县韩村镇西护持寺村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在上大学前,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走进西藏,并在西藏工作、成家。

转变发生在2014年。

这一年,刘齐参加高考,并被保定学院录取。

像多数大一新生一样,刘齐也经历了军训。只是与别的大一新生不同,刘齐和同学们在军训时,还看到了一部宣传片。

宣传片的内容就是学校15名师哥师姐在大学毕业后到西部支教,并且扎根西部的故事。

刘齐说,第一次看到那部宣传片的时候,他就被深深感动了。

“我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像师哥师姐们一样,毕业后到西部去。”刘齐说。

但对于当时的刘齐来说,这只能是一个想法。

大学四年过程中,刘齐一次次被学校里宣传这些师哥师姐扎根西部地区的故事所感动,毕业后到西部去的想法也更强烈了。

2018年夏天,是刘齐大学毕业的时候。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齐将这个萦绕在心头4年的想法,悄悄地实现了。

他向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办公室提交了申请。经过选拔,刘齐成为201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

当年7月份,刘齐和几十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到了西藏。

“当时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去西藏的路上,感觉风都是甜的。”刘齐说。

“对这片土地有感情了”

“当时就是一腔热血,想去西部贡献一份力量。”刘齐说。

至于具体要在西藏待多长时间,他没有具体想过,“可能一两年的志愿服务过后就回来了”。

这也是当初刘齐想要去西藏做志愿服务时,家里父母没有顾虑的原因。

刘齐到达西藏的第一站,是拉萨市的一所学校。

报到结束后,刘齐就被安排在阿里地区做一些办公室工作。

“刚到阿里地区的时候,我的高原反应比较严重。”刘齐说,为此他还喝了几天应对高原反应的口服液。

几天时间下来,他就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当初在宣传片上,看到师哥师姐们刚到新疆时,条件非常艰苦。”刘齐说,但是当他刚到西藏时,发现现实的条件已经比师哥师姐他们刚到时好很多了。

“比如水、电、暖都已经非常齐全。”刘齐说,在交流上,除了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不会说普通话外,年轻人们都会用藏语和普通话交流。

闲暇之余,刘齐还会和一些当地的孩子们聊天、玩游戏。

几个月时间下来,刘齐就适应了当地的工作、生活。

“除了离家远点,别的都挺好。”刘齐说,也是因为在西藏工作、生活,他开始对这片土地有了新的了解。

“没来西藏之前,对西藏的印象仅仅是在网络上看到的布达拉宫。”刘齐说,但在西藏工作的时间越长,对那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了解越深入,感情也就越来越深。

刘齐他们的工作会经常去福利院慰问。当在福利院里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天真又充满渴望的眼睛,刘齐说,自己的心里难免会有些动容。

这样的动容有很多。

刘齐说,记得有一次他和同事去看望孤寡老人时,一位老人看到他后很激动。“他用粗糙的手握着我的手,嘴里用藏语说着感谢。”刘齐说,那一刻心中有股热流涌动。

当初刚去西藏时,刘齐想着,两年志愿服务后,他可能就会回到沧州工作。

但当志愿服务期快要结束时,刘齐舍不得离开了。他参加了西藏的公务员考试,考试之前,刘齐暗暗问过自己:“如果考上,可能就要一辈子工作生活在西藏了,自己愿意吗?”

刘齐说,他心中的答案是肯定的。

2020年,就在刘齐志愿服务期即将结束时,他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成为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古拉乡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

夫妻见面有些“难”

基层的工作更细碎、繁琐,但就是这一项项繁琐的工作,构成了乡镇工作的日常。

刘齐和同事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片区。

“其实乡镇上的工作都差不太多,工作起来也没有太多的辛苦和特别之处。”刘齐说,与家乡唯一不同的就是当地的自然环境更恶劣一些。

刘齐从乡里去县里开会,光开车就要开3个小时,这其中包括一段30多公里的土路。从县里去林芝市里,开车要10多个小时。

刘齐说,在西藏很神奇,曾经在一个夏天的下午,他开车去开会,仅仅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他经历了雨天、雪天和冰雹天。

“有的时候开车出发时天气还好好的,但走在山路上,大雪就飘下来了,路上也会布满积雪。”刘齐说,但现在他已经慢慢适应了这样的自然环境。

不但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刘齐还在去年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与同在西藏工作的女朋友结婚,将家安在西藏。

刘齐和爱人李静月是同一年去西藏进行志愿服务的大学生。

2020年,两人开始谈起了恋爱。2023年,两个人登记结婚。

李静月是河北邢台人,如今是拉萨市的一名教师。

虽然已经结婚,但两个人工作的地方距离有1000多公里。

“在家乡那边,1000公里可能很快就能到达。”刘齐说,但在西藏,从他工作的乡里开车到爱人所在的地方,要两天时间。

也因为这样,两个年轻人除了寒暑假,一年几乎见不了几面,

“这种情况,在没来西藏前,我觉得是不可想象的。”刘齐说,但如今,他和爱人也适应了这样的现状。

“每天通过视频见见面,也能缓解对彼此的思念。”刘齐说,相信以后的情况会越来越好。

尽管这样,但两个年轻人的目标很一致:既然选择了来西藏,就尽量克服困难,让他们的青春更有力量。

继续扎根西藏

刘齐到西藏已经6年时间。

这6年里,他回过6次沧州的老家。每一次回家,都要先开两天车到拉萨,然后再坐飞机回家。

每一次回家,刘齐也会有一些思乡的情绪涌上心头。

刘齐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每一年回家,看到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作为儿子,刘齐心里也会有一种不能常伴父母身边的遗憾。

最能抚慰他这种遗憾的,是西部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刘齐在学校的宣传片里见过,师哥师姐们24年前去西部地区时,环境的荒凉和条件的艰苦。

他也看到了24年后,西部地区的各项条件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单是我在西藏的这6年,就亲眼见到了周边很大的变化。”刘齐说,这种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每一次回家,刘齐都要跟父母讲讲西藏的变化,给他们看在当地拍的照片。

“不仅仅是我,我的父母都能真实地感受到我们工作条件的变化、生活条件的变化。”刘齐说。

今年春天,刘齐曾受邀回保定学院,在一场以“青春的方向”为主题的报告会上讲述了自己志愿服务西部地区的经历。

也是这次返校,刘齐也见到了20多年前援疆的师哥师姐们,那是他曾经在学校宣传片里见到的人,也是影响他青春梦想的人。

师哥师姐们跟他说,现在的你,就像曾经的我们。

“西部地区建设需要我们一代代的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浇灌、去呵护。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推动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刘齐说。

曾经,有人问过刘齐,要在西藏工作多久。刘齐说,一直工作下去。

他说,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家国未来……

(本版图片由刘齐提供)

2024-06-25 刘齐大学毕业后,申请去西藏做志愿服务。两年志愿服务期满,他继续扎根西藏,在西藏安家——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1882.html 1 一个沧州小伙子的西藏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