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椅、小推车驾驶证科目二考试”现场,地上两排红色点线围成了一个长方形的“车库”,74岁的李建荣正坐在轮椅上,双手用力操控着轮椅。轮椅几乎是倒转了一个90度弯,听话地倒入“车库”。
“左右车轮距离边线各20厘米!”“一把入库,爷爷这驾驶技术真牛!”现场爆发出阵阵掌声。轮椅上的李建荣高兴地冲大家摆手致意:“咱可是有本的老司机了!”一句话又把大家逗笑了。
“轮椅、小推车科目二考试”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泊头市福星园老年公寓为下肢不便的老人们组织的一场娱乐活动。
特殊的“科目二”考试
“我以前拿的可是A本!”李建荣骄傲地说:“我开了18年大车,有车感。”
看到其他老人进行倒车入库时不太会操作,李建荣还会时不时地指点几句。
“为了布置‘科目二’考试现场,我们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福星园老年公寓管理科主任李艳丽笑着说。看到老人们玩得这么嗨,她觉得很值。
入场时,音乐响起,两位推着老年助力车的老人带队,后面跟着10多位“驾驶”轮椅的老人。老人们对这一特别的游戏方式都很期待。
很多老人不太懂驾驶规则,护理员就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倒车入库、直线行驶、曲线行驶、直角转弯……参与的老人多数都能操控着轮椅顺利完成。
轮到93岁的张玉兰了,她参与的是直角转弯项目。
上场后,张玉兰笑呵呵地跟着前面一位直线行驶的老人向前行进。“张奶奶,错了,您要把轮椅拐到这个‘车库’里,不能压了旁边的线。”护理员指着地上用红色点线圈成的“车库”。
第一遍直角转弯时,张玉兰的轮椅左轮压了线。老人申请“补考”:“我想再来一次!刚才手劲没用对,没转好。”
九旬老人不服输的劲头逗笑了在场的护理员。护理员连忙同意了老人的“补考”申请。当张玉兰顺利做完直角转弯时,兴奋地伸出两指,比了一个“V”字形。
83岁的王炳恒患有干眼症,平时喜欢头向上扬,微闭着眼睛。这次,他报名的项目是曲线行驶。看到王炳恒操控着轮椅总是压线,老伴儿徐庆兰急忙来到他身边喊道:“向左,向左,再转向右。”在老伴儿的提示下,王炳恒顺利“驶”出了曲线路段。
“爷爷奶奶们,‘划龙舟’了!”
“除了常规的活动,我们每周还要为老人们组织两三次‘特殊’的活动。老人其实就像小孩子一样,喜欢新奇的事物。我们科00后的小姑娘们策划的活动,老人们玩起来都很开心。”李艳丽说。
端午节前,老年公寓除了组织包粽子、端午知识问答活动,还为老人们组织了一场“划龙舟”比赛。
有美术功底的工作人员陈雪花了一天时间,用纸壳做了两个大龙头。
威风凛凛、活灵活现的龙头吸引了老人们的注意,纷纷报名参加“划龙舟”比赛。
“船头要高一点,由两位爷爷坐在轮椅上掌舵。船身部分摆上圈椅,让奶奶们坐在上面。”李艳丽指挥着。
“船员们”就座后,护理员用宽宽的红绸布将椅子围了一圈,龙舟就做好了。
护理员敲起大鼓,“船员们”开始奋力划桨。
老人们互相看看手里的桨,又都笑了起来。多数老人手里拿的是一把笤帚。因为笤帚不够了,还有老人用拐杖和拖把代替船桨。
虽然道具比较简陋,但老人们却划得非常卖力。82岁的白秀荣说:“1963年来大水时,我划过船。你们听我指挥,咱们的动作是,先把桨扎进水里,再统一向后划动。动作一致,船才能往前走。”
看到“船员们”动作快慢不一,白秀荣又想起了一个新主意:“听我口令,喊‘一’时船桨入水,喊‘二’时统一向后划。”
在“一二、一二”的号子声中,老人们终于劲往一块使,整齐地划起了龙舟。
怀旧变装忆当年
为了让老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一些,工作人员可是费尽了心思。
22岁的吴宇欣在福星园老年公寓工作已经3年了。
一次,她刷抖音时,看到一条角色扮演的视频,突发奇想,不如让老人们来一场“变装秀”。
“老人们爱怀旧,对几十年前的事情记得格外清晰。老年公寓为此还专门装饰了一个怀旧区域,还原出以前的生活、劳动场景。老人们没事就爱去转转。”吴宇欣在网上找到几张老图片,拿给老人们看,想着让他们模仿一下图片上的动作和表情。
84岁的陈占梅看到一张打铁的图片,立刻想起当年在村里看到邻居大叔打铁的场景。她右手拿着手电筒当锤子,左手扶着一根金属管,嘿哟、嘿哟地敲打起来!吴宇欣急忙按动快门,将这一幕摄入镜头。对比一张打铁的老照片,动作相似度高达90%。
85岁的赵方敏和82岁的白秀荣退休前都是老师,到老年公寓后,两人成了闺蜜。见到一张在学校操场上的图片,两人倍感亲切,决定模仿一下。
“你看这个人,肯定是劳动累了,蹲在地上休息。我腿脚还利索,我蹲下吧!”赵方敏照顾着膝盖不好的白秀荣。
赵方敏模仿着图片上的动作蹲好,白秀荣站在她身后一扬白毛巾。劳动后,惬意休息的场景被模仿得惟妙惟肖。
“这里还有一张唱歌的图片,咱们仨一起来!”还没玩够的赵方敏和白秀荣又拉过来一位老姐妹。
支架话筒去哪里找?这可难不倒护理员们。一个输液的支架加三把小勺就做成了话筒。三位耄耋老人大声唱起了“咱们工人有力量”……
一张张老图片,一幕幕老人们模仿出的镜头被吴宇欣精心地剪辑在一起。当把短视频播放给老人们看时,他们顿时被逗得哈哈大笑。有的老人还自豪地将这些视频转发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赢得点赞后更是欢喜不已。
“时髦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看到老人们如此高兴,工作人员又接连策划了模特走秀和拍摄时尚大片两个活动。
参与模特走秀的老人有20多位。他们在不多的道具中挑选着适合自己的,并预先排练了亮相动作。头戴红色丝巾,手拿一朵玫瑰花的李奶奶走的是嘻哈路线;手拿“大吉大利”卡通牌,拄着拐的张奶奶展现出可爱的一面;身披大红绸布的李爷爷将红绸像披风一样往后一甩,尽显男子汉的霸气;一手拿着气球,一手举花致意的李爷爷风度翩翩……
单人亮相结束,老人们还没玩够,又提出两两结对出场,想再走一遍。
双人亮相时,两位奶奶不约而同地举起胳膊,微弯双膝,摆出一个爱心造型。
手捧玫瑰花的爷爷和奶奶一起出场时,爷爷又来了一个儒雅的献花动作……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老人们仍意犹未尽。“爷爷奶奶们,今天的模特走秀到此结束,喜欢的话,咱们下次还这么玩!”工作人员怕累着老人们,大声招呼着。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时髦也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为了给爱美的老人们拍摄时尚大片,工作人员将自己的丝巾、墨镜和化妆品全都贡献了出来。
到了拍摄这一天,走廊里的两排椅子上坐满了等待装扮的老人。3位护理员围着老人们忙活起来,打腮红、抹口红、画眉毛。一番打扮后,奶奶们仿佛年轻了10岁,看着镜中的自己,忍不住笑出了声。
一番端详后,有的老人对护理员搭配出来的时尚道具提出不同意见。
护理员给陈占梅围了一条粉色围巾,老人在镜子前左照照,右照照,然后将粉色围巾摘下来,换了一条蓝色的。“这个更配我的绿色衣服!”
袁素英装扮好后,又提出想在耳朵上夹一朵玫瑰花。
白秀荣不想让墨镜挡住自己的眼睛,又喜欢墨镜这一时尚元素,干脆将墨镜推到头顶。
84岁的杨柄俊看到桌子上的烫发卷,想到电影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也让护理员给她带上烫发卷照一张……
成片出来后,老人们笑得前仰后合。尤其是杨柄俊,特别满意自己的“包租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