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园博园邢台园内,省级非遗项目传统书法·古字书艺代表性传承人郑有才,手拿百家姓中的一幅古字书,为前来开展非遗研学活动的小学生们详细讲解(右图)。
“这是我的姓——李!原来‘李’字包含着这么多的故事。”重庆路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昱辰激动地说。
纵览邢台园,亭台楼榭与花草相映成趣,十分清秀雅致。园内有一处长廊,顶端以一幅幅百家姓古字书艺装饰,别具风格。
“我的‘王’字在哪儿呢?快帮我找找。”王亦萱拉着几位同学,沿着长廊寻找着自己姓氏的古字书艺。
“古字书艺,就是以仓颉造字为切入点,研究古字造字而形成的一种书写方法。古字书艺集形、声、意为一体,一个字就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百家姓也是这样,演变过程中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郑有才娓娓道来。多年来,他靠着笔墨,将一个个古字书写出来,然后通过纸张或其他器物,传播着古字书艺。
郑有才年逾七旬,仍忙于古字书艺研究。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字书的历史文化价值,为非遗传承做出贡献,他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