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5日
第03版:03

沧州师范学院几名毕业生在离校之际——

为学校保安、食堂阿姨留下最美纪念照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本报通讯员 李杰 摄影报道

李骁龙(右一)为保安拍照

被拍摄者露出灿烂的笑容

“叔叔,就保持这个姿势,特别帅!”

“阿姨,再向左转一点,露出最美的侧脸。”

“您这就是老年校花!”

……

这两天,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摄影棚里热闹极了。几名大四毕业生拿起相机,将镜头转向了学校中最熟悉的脸庞,为宿管老师、保安叔叔、食堂阿姨们拍摄了一组最美形象照。

拍下“最亲的人”

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是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刘慧强、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院李骁龙以及其他4名同学。他们对这群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我们的保安叔叔每天都骑着电动车在校园里巡逻,经常在学校里看到他。”刘慧强告诉笔者,还有一位家住学校附近的宿管大爷,经常给他们带好吃的,端午有粽子,中秋有月饼,平日里还会带自己腌的小酱菜,“就是把我们当自家孩子疼。”

“他们都是我们最熟悉、最亲的人,现在马上就要离校了,咱们可以用自己的专长为他们留下一点点美好的回忆啊。”半个月前,擅长摄影的李骁龙说出自己的想法,立刻得到几位小伙伴的响应。

因为保安、宿管、门卫、食堂保洁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拍摄团队的小伙伴都是趁着大家交接班的间隙,把叔叔阿姨拉到校内摄影棚,为他们拍摄。

“每天照顾我们的叔叔阿姨,值得我们用心对待。”李骁龙说。他们拍摄的群体不只是这些校园里的普通工作人员,他们还为自己的老师、指导员留下了一组照片。从布景、调光、试镜再到构图、选片、修图,都是这群毕业生独立完成的。

“这是我吗”

“这次拍摄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多人真的没机会拍照。几位叔叔阿姨一开始拒绝了我们,觉得不好意思面对镜头,很害羞。”李骁龙告诉笔者,为了让叔叔阿姨放松,负责摄影的同学全程都报以鼓励和肯定,在唠嗑聊天的过程中,抓拍他们最好的状态。

有一位保安大爷从来没有拍过这样的照片。坐在相机前的时候,他的双手一直紧紧攥着衣角,身体很紧绷,表情也很拘谨,生怕自己动作难看。在跟同学的交流中,他才慢慢放松下来,露出自然的笑容。

一位宿管阿姨也让李骁龙印象深刻,“平时她一直是不苟言笑的,对学生比较严厉。可镜头前,她在摄影同学的引导下露齿笑了一下,脸庞瞬间明亮了很多,就像一朵绽开的花。”李骁龙说,那一瞬间,他心中涌出无限的感动,“他们也曾经年轻过,也曾经是青春洋溢的少年和姑娘。只不过在送走一群又一群学生的日子里,他们慢慢老去了。”

拍摄完成后,李骁龙和同学们处理了一下原照片,但只是调了一下色调,并没有过度修图。“皱纹和白发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我们希望留住他们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然后告诉他们,即使不修图,他们也是很帅的叔叔、很美的阿姨。”李骁龙说。

这次拍摄,学生们大约用了两周的时间,拍摄了1000多张照片。在最终选出的40张成片中,被拍摄者大多穿着自己的工作制服,食堂阿姨甚至都没有摘掉自己的一次性头套和围裙,呈现出了最自然的状态。

“这是我吗?”“我还能这么好看?”当学生们把照片电子版发给被拍摄者时,对方几乎都发出这样的惊叹。看着大家灿烂的笑脸,李骁龙和同学们开心极了。

“拍着拍着就想哭”

在拍摄过程中,大家几次想要落泪,李骁龙回想起当时的拍摄现场,仍然觉得十分感动。

“孩子,以后不能熬夜,别吃外卖,对身体不好。”宿管韩阿姨拉起刘慧强和赵嘉瑞的手,慢慢地说。

门卫张大爷也不忘叮嘱:“记着啊,走路可不能光低着头看手机!”

“拍着拍着就想哭,看着这些学校里朝夕相处的叔叔阿姨们就觉得特别温暖和踏实。”刘慧强告诉笔者。

“有时候食堂的保洁阿姨刚拖完地,我们不敢走过去,怕踩脏了,阿姨就会特别温柔的招呼我们,说没事儿孩子,走吧走吧。”毕业生张文亮告诉笔者,这些温暖的点点滴滴,他一生都将难忘,校园永远是最纯净、最美好的地方。

在这份最美形象照的素材文件包里,备注着“母校越来越好,所有老师和工作人员开心平安”的文字。李骁龙说,这是他们发自心底的祝福。

2024-06-15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本报通讯员 李杰 摄影报道 沧州师范学院几名毕业生在离校之际——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0978.html 1 为学校保安、食堂阿姨留下最美纪念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