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第15版:15

桃园同乐会吹歌:

古乐新声韵长留

刘炳志

传承了百余年的云锣

刘炳志和师父刘树槐(左)

同乐会成员

●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郑勇 摄影报道

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乡“娘娘河”畔,有一个名叫“桃园”的美丽村庄。这个村庄据说是刘备后裔迁居所建,不免让人联想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典故。

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村民更是擅长吹歌这一古老民间艺术。村委会门前的广场上,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桃园同乐会吹歌代表性传承人刘炳志的带领下,十余名村民用笙、笛、管、鼓、镲、锣等乐器,演奏起了桃园同乐会吹歌。

古老的声乐或悠扬婉转,或荡气回肠,音律间仿佛夹杂着一丝丝桃花的清香……

历经坎坷 开花结果

“据史料记载,同乐会吹歌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的京津冀一带,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刚学吹歌时,听师父说,一开始,民间百姓在亲人去世后,邀请同乐会吹、打、念,来追忆亲人。后来,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庙会等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上,也邀请同乐会参加演出。”古稀之年的刘树槐慢悠悠地讲了起来。

桃园同乐会起源于清光绪年间。那时,桃园有民乐爱好者刘振庠、刘长会等7人,他们自带乐器,先后到今属天津的小道口村和垛庄村拜师学艺。“过去,老人们没有文化,所有技艺都是由师父口耳相授,尤其是工尺字曲谱,难学难记。那时候,他们往返都是以步代车,吃尽了苦头,吹歌能来到俺们村实属不易。”刘炳志说。

民国时期,在刘振庠、刘长会的影响下,又有刘金铎、刘金敬、许延庭等6人加入,并添置乐器,同乐会自此初具规模。师父帮带新徒弟,闲暇之时师徒一起苦练技艺,乐队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刘金顺小管、王焕章司鼓、许延庭吹笙也开始小有名气。

上世纪40年代,几位年长的传人相继作古。接着,刘秀林、刘崇贵等7人加入同乐会。在他们的苦心操练下,乐队整体技艺有了长足进步。那个阶段,成为同乐会的鼎盛时期。上世纪60年代初,刘光林、刘树槐等10人加入同乐会,由刘金铎主教打击乐器、许延庭主教管乐。师徒们利用农闲时间,勤教苦学,基本上掌握了全部技能。

之后一段时期,同乐会陷入低谷,尤其人员缺失,技艺荒废,虽有新人加入,但无人能为师者。

“后来,多亏了早年迁居天津的第三代传人刘秀林老师回到桃园村定居,他付出了满腔热忱,使同乐会起死回生,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刘炳志说。

岁月流逝,吹歌艺术却绵延不断。随时代发展,增添了一些欢快的曲目,演出场合增加,影响力扩大,桃园吹歌艺术日趋完善。

婉转动听 内涵丰富

“这是保存了160多年的云锣,木架是老件儿,铜锣是后来加的。”捧起一面镶嵌了10面铜锣的云锣,桃园同乐会会长刘玉泉介绍起来。

吹歌这种古老艺术为民间口口相授的传承,主要为吹打乐。以鼓、铙、钵、镲、锣、磬等打击乐器和笙、笛、管、唢呐等管弦乐器合奏和交替演奏,婉转动听,内涵丰富。

55岁的刘炳志是桃园同乐会第五代传承人。他19岁便入会,跟第四代传人刘树槐学习小管吹奏。由于吹歌是以小管领奏,笙、笛、管、唢呐等合奏的音乐形式,所以小管的吹奏对演出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精通其他乐器的刘炳志深感责任重大,在学习中不断归纳总结,演奏技艺日臻完善。在常年的演出学习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在演奏中,他能准确把握曲子的节奏,充分运用手指技巧掌握吹歌的欢快及悲伤等情绪变化,同时运用唇舌技巧形象表达吹歌的内容。

“吹歌因情境而异,在不同场合演奏不同情感的曲目是其主要特点。丧事吹古曲,奏哀亡悲曲;喜事吹喜曲,逢年过节,尤其元宵节,桃园同乐会一路吹歌走街串户送福纳祥,各家各户更要张灯结彩远接高迎。”刘炳志说。

目前,桃园同乐会有《小人烦》《苏武牧羊》《八句赞》《六句赞》等20多个传统曲目,《春天的故事》《今天是个好日子》等40多个现代曲目。乐队现有18名成员,村里还为他们安排了固定的练习场所。

将“原汁原味”传承下去

吹歌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情感的交流。村民们通过吹歌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也通过吹歌来传递友情和亲情,让彼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过去的百余年,桃园同乐会吹歌一直传承着原汁原味的民间技艺,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态艺术。它的内容继承了中华民族孝道思想、遵守古训、义务服务一方百姓的理念,满足着村民们的文化生活需求。

不过,如今桃园同乐会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吹歌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另一方面,吹歌艺术的传承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需要传承人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加上我们参加演出都是义务的,所以压力很大。”刘炳志说。

然而,刘炳志坚信吹歌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只要用心传承和发扬,就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他积极寻求创新和发展之路,将吹歌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感的作品;他还积极推广吹歌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的加大,吹歌艺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为吹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项目,为吹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德说。

“吹歌传递出的是团结、友爱、和谐的声音。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更多的交流和互动,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而桃园同乐会是一个让村民们能够放下繁忙、放松心情的方式。这也使传人们能够坚守着这项技艺。”渤海新区黄骅市文化馆馆长冯宝刚说。

“桃园同乐会吹歌在我们村延续到现在不容易,不能在我们这失传了。这些天,已有好几个十来岁的孩子报名学习。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教孩子们学习吹歌,一定把它传承下去。”刘炳志坚定地说。

2024-06-13 桃园同乐会吹歌: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0868.html 1 古乐新声韵长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