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渤海新区、黄骅市的胡女士来到楼下储藏间找东西时,无意间发现了儿子孙华涛的“秘密”:墙角里摞着一大袋子空塑料瓶。
经过妈妈的“审问”,孙华涛交代了实情。原来,这段时间孙华涛在上下学路上会带着一个随身包捡塑料瓶(右图)。目前,孙华涛已经卖过两包塑料瓶,他用收入为班级购买了垃圾袋。
随身带着包
捡拾塑料瓶
6月5日早晨不到7时,渤海新区、黄骅市第二中学七年级24班的学生孙华涛骑着自行车去上学。与众不同的是,孙华涛除了背着书包,自行车车把上还挂着一个大大的蓝色随身包。这是他最近新添置的“装备”。
孙华涛家距离学校2000多米。路上,看到路边有矿泉水瓶子,他会主动捡起来放进蓝色随身包里。在学校时,看到同学喝完水,他会将瓶子收起来。一天下来,孙华涛能收集10多个瓶子。回到家,他便将瓶子放进楼下储藏间。要不是妈妈无意间发现,孙华涛可能会一直悄悄做着这件事。
“其实没想太多,最初的想法是为了帮帮年迈的奶奶。”孙华涛道出捡拾塑料瓶的初衷。孙华涛的爷爷离世后,71岁的奶奶不习惯进城生活,独自住在农村老家。有时,老人会挖野菜卖钱。4月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老家的哥哥说捡矿泉水瓶子也能卖钱,孙华涛心动了。于是看到地上的瓶子,他会顺手捡起来,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哄奶奶开心。
卖废品的收入
捐给班集体
“第一次捡了121个瓶子,卖了3元钱。其中1元钱送给帮我一起卖废品的小伙伴,还剩下两元钱。”孙华涛感觉这点钱帮助奶奶微不足道。但奶奶得知此事后,很是感动,执意不肯收钱。
在和同学闲聊时,孙华涛听说,班里垃圾袋总是不够用。于是,他用两元钱网购了一卷垃圾袋,送到班里。孙华涛觉得自己做了特别小的一件事,没想到却受到班主任滕文文的表扬。
慢慢地,很多同学知道孙华涛捡瓶子后,主动把喝完水的瓶子给他。他第二次卖瓶子时,已经攒了有300多个,共卖了6元钱。这一次,他买了两卷垃圾袋,还捐了两元钱当班费。
“刚开始,有同学看到我捡瓶子时会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我,但我觉得没什么。我又不偷不抢,就是顺手捡起别人扔掉的瓶子,不丢人。”孙华涛笑着说。
“钱虽然不多,但瓶子都是孩子一个一个捡回来的,精神难能可贵!”滕文文说。孙华涛学习成绩中上等,特别招人喜欢。上初中第一天他就报名成为学校一名志愿者,每天坚持早早到校,为大家摆放整齐自行车。
据了解,孙华涛的妈妈是一名教师,爸爸做销售工作,一家人生活也算富足。孙华涛想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顺手做点有意义的事。孙华涛的父母一开始并不知道他捡瓶子的事,后来发现了孩子的秘密,先是诧异,随即想到孩子想用弯腰之举保护环境、帮助班级,又觉得欣慰。有时候他在小区卖瓶子时,不少邻居围着他夸赞。家人认可、老师鼓励、同学支持、班级需要,孙华涛现在捡瓶子的动力更足了,还带动了几位同学也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