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第06版:06

喂鸡、清粪、拾鸡蛋……肃宁农民梁庆华每天忙忙碌碌,放下手里的活,就拿起笔——

鸡棚里的“写作梦”

创作

喂鸡

笔记

本报通讯员 刘艳菊 本报记者 杨玉霞

“报纸上发表文章的那个梁庆华是你吗?”

“一个农民养好鸡就行了,还写什么文章。”

……

“一个人除了干活,总得有一点爱好,给平凡的日子增添点色彩。”肃宁县师素镇西南庄村村民梁庆华说。

“我就是愿意写”

把所思所想写成文章,还能发表,对性格内向的梁庆华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自我突破。

今年47岁的梁庆华自小内向,不善言谈。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她只读到初中,之后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和丈夫相扶相帮地一点点学着过起了日子。

他们先是在自家小院搞蛋鸡养殖,一开始是几百只,一千只,两千只……养多了场地受限,他们又搬到村外建起了规模稍大的鸡棚。

养鸡不是件轻闲的事,喂鸡、清粪、捡拾鸡蛋……这些琐碎而又无限循环的事,让梁庆华一天天长在鸡棚里。20余年一晃而过,除了两边的老人生病住院需要伺候,梁庆华很少离开鸡棚。

2018年,梁庆华的母亲突然去世。每每想到母亲去世时自己没有守在身边,梁庆华都觉得这是她一生的遗憾。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网络上看到别人写缅怀亲人的文章,她也想把对母亲的思念写下来。

她找来儿子用过的旧作业本,在背面一笔一画、一言一句地倾诉着自己对母亲的回忆和思念。

结婚多年,一心忙着过日子,没有想到人到中年居然还能拿起笔再写文章。语句或有所不通,表述或有所不对,但写到情深处,她常是泪水盈眶。

“母亲的火爆里揣着一颗细软的心,别看她脾气不好,对我们兄妹的照顾却是体贴入微的……”梁庆华用心写着。一篇小小文章,改了又改,改了再誊。后来,一个朋友把她写的其中一篇推荐给当地媒体,并很快发表,这给了梁庆华极大的动力。

从那以后,她感觉自己写文章越来越上瘾,先是用孩子的旧作业本写了一篇又一篇,后来学着用智能手机写。

“不是写得有多好,就是愿意写,觉得文字能表达我内心的想法。”梁庆华说。

鸡棚里“蹦”出的文字

“鸡蛋,打破了是食物,唯有经过二十几天孕育,才有可能变成生命。那淡黄色的小嘴,羸弱地敲打着蛋壳,迫不及待地走出襁褓,要看看这缤纷的世界……”

某一天午后,梁庆华正在鸡笼前拾鸡蛋,脑海里突然冒出这段文字。她立刻放下鸡蛋,跑出鸡棚找手机,把这几行字存下来,再回去继续干活。

为了写作,梁庆华摸出了一个窍门。人的大脑不定啥时候就会冒出来一个“小火花”,如果不当时记下来,可能一会儿就忘了。为了能及时记下这些“小火花”,梁庆华的床头、鸡舍、记账的小桌子……她都要放几张纸和一支笔。只要有灵感,她就赶紧记下来。

有一次,她在喂鸡时,突然想起一段文字。因为腾不开手,她就想忙活完再写,可是一忙,她就忘了。这让她遗憾了好久。

因为写东西分心,梁庆华有时会在鸡棚里出错,喂过的鸡又喂了一遍,没有喂过的鸡忘喂了,给买鸡蛋的人找错了钱……有一次,梁庆华算错了账,不仅少要了买鸡蛋人的钱,还找给人家钱。事后,梁庆华想起来就懊恼,她对丈夫张红吉说:“你骂我一顿吧,这样我心里还好受些。”张红吉笑笑说:“找错了钱不要紧,以后少熬点夜就行了。”

“想写一个东西,写不完,哪睡得着觉啊。”梁庆华说。在养鸡之余坚持写作,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落在薄薄的纸上,记录过往、思考人生,再变成一个个铅字见于报端,让梁庆华在平凡的日子里又拥有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让梦想开花

梁庆华从小喜欢文学。小时候除课本之外,她接触的书本少之又少。每次见到带字的东西,她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为这,梁庆华没少闹笑话。前些年,人们都是用报纸裹挂面。每次家里买了挂面,梁庆华都会拿着挂面包转着圈地看报纸上面的文字。到别人家玩时,她也格外留意人家厨房里的挂面,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多想吃人家的挂面呢。

能把脑子里的想法变成文字,进而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是梁庆华的梦想,是一个她认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原本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每天围着鸡转圈圈,不可能再与文字结缘,没想到,一篇思念母亲的文字发表到当地媒体上,燃起了梁庆华的希望。

一篇文章,不管多忙多晚,只要有了想法,梁庆华熬夜也得写完。有时候写完了觉得不太满意,但是自己思绪又有点乱,她就让丈夫给她提意见。

“我同学们都知道我妈是个‘作家’,他们要来家里看看你呢。”儿子骄傲地对梁庆华说。

生活之外,有这么一个爱好,家人又支持,梁庆华觉得自己很幸福。

接二连三地发表文章,梁庆华这个名字开始被身边的熟人亲戚关注到。她去村委会,村干部会特意对一下号: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那个梁庆华是你吗?写得挺好。

亲戚们也会打电话过来求证:网上写文章的梁庆华是你吗?

也有人会说,一个初中生能把鸡养好就不错了,还想当作家?

你写这些东西能挣多少钱?不挣钱鼓捣这行子干吗?……

“干自己喜欢的事,别人爱说啥说啥吧。”梁庆华说,“我就是喜欢用笔说话,用笔把自己的心理感受用文字描述出来。”

她写的关于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亲戚说看一回难受一回:“这些东西谁心里都有,但是不一定谁都能写得出来。”亲戚的这句话,梁庆华觉得这是对她最大的褒扬。

因为常看梁庆华写的文章,一个做缝纫工的姐妹和她的沟通也多起来。她说自己也喜欢看书,也想学着写一点东西,但就是写不出来。梁庆华经常给她指导,并把觉得好的文章推荐给她。

“不会写也不要紧,多看看别人的文章就能学到点什么。”梁庆华又成了别人写文章的指导者。

为了爱好而努力

起初梁庆华也有些在意别人的看法,原本就很内向的她更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纠结了很久,她觉得还是文字能表达她的心声。“自己就这么一个爱好,怎么能因为别人说些不同的看法就放弃呢?”梁庆华这样批评自己。

写文章虽然不能赚钱,但起码她突破了那个十分内向的自己。“现在人们吃喝都不缺,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干活和玩,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梁庆华说,“除了干活,人总要有个爱好。”

“与其天天扒拉手机玩,不如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让平凡的人生多一点色彩。”梁庆华坚持着自己的爱好,更因爱好感受到了幸福。

扫码看视频

新闻料更多

喂鸡、清粪、拾鸡蛋……围着鸡转的日子里,她见缝插针地又拿起了笔……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2024-06-11 喂鸡、清粪、拾鸡蛋……肃宁农民梁庆华每天忙忙碌碌,放下手里的活,就拿起笔——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0496.html 1 鸡棚里的“写作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