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时,我拥有了一个新物件——智能手机。年至耄耋,随心所欲,不愿再为新事物劳心劳神,因此,我对手机经历了不想买到接受买,不愿学到虚心学,怕劳心费力到乐在其中的过程,逐步学会了手机的基本应用。如今,它已成为我晚年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说到买,起初,我对买智能手机是比较抵触的,总认为它是高科技产品,不易操作,加上自己年龄已大,大脑衰退,眼慢手拙,担心用不了智能手机。
2020年春节,我对手机的认识有了改变。
那年春节,孩子的舅舅、舅母来看我,他俩都是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老农民,年过七旬,没什么文化,但他俩每人都带着一部智能手机。
我觉得很稀奇,于是问:“你们会用吗?”他们脱口而出:“会呀,你用的不是智能手机吗?”我说:“是大儿子给我买的一部老年手机。”
孩子的舅舅听了大笑:“你怎么不用智能手机呢?功能很多,用起来很方便,快买一部吧。”“年龄大了,我怕学不会使用这种高科技产品。”我仍心有所惧。孩子的舅母鼓励我:“我一个大字不识的庄稼人都会用,你识文断字,心又灵,这点小事还能难倒你?”
他们的这番话对我启发很大,激励我下决心去学着使用。于是我便让外孙给我买了一部小米智能手机。
说到学,智能手机买来后,孩子将老年手机上的卡移过来,又为我开通了上网功能。从此,我便开始跟女儿学习使用手机。
我放下家长的架子,虚心跟她学习,开始了使用智能手机的第一步。
实践证明,只是虚心学还是不行的。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对我这样岁数的老人确有难度,不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初学时,看到女儿按这儿又按那儿,我心就乱了,心想学不了了。想到孩子舅舅、舅母的话,我又鞭策自己调整心态:要有耐心,有毅力,循序渐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于是我像小学生识字一样,一个一个地认,一遍一遍地学。一遍不行学两遍,两遍不行学三遍,反反复复,直至学会。一个功能学会了,巩固住了,再学下一个功能,不急于求成。不知不觉,时光推移之中,我已熟练掌握了手机的基本功能。
最后说说功能的运用。智能手机的功能很多,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点:
一是日常生活的指南。首先是每日穿衣、出行,我会根据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功能,决定衣服的增减和是否出行。手机预报天气好,我就蹬着三轮车出行,骑车半小时左右,晒晒太阳;手机预报天气恶劣,我就提前打算,改在室内步行。其次是起居饮食。起居上,根据手机上的作息提醒功能,晚上10点左右睡觉,不熬夜。早晨6点左右起床,中午午休半小时,并做到“午休三不”(饭后不到半小时不休、午休时不俯卧、午休不超一小时)。饮食上,长期以来,我养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每天饮水7杯左右,特别是必须坚持早晚各一杯温水;坚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原则,做到干稀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坚持每天3顿饭,只吃七八分饱。再次是锻炼,我坚信生命在于运动,每天跟随手机上的视频锻炼40分钟左右。现在,我的喝水、吃饭、锻炼身体,都有手机的提醒,科学又准确。还有阅读和学习,我每天坚持阅读时政新闻,内容也来自智能手机。
二是家人沟通交流的平台。我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家庭成员有40余人之多。为便于沟通,家人建了一个名为“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微信群。我们用这个平台做了不少事情:转发各类信息,如保健知识等;转发先进典型模范事迹,传播正能量,增强家人们热爱国家、有担当、有作为的思想意识;对全家的好人好事点赞,如有人在学习、工作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我都点赞,并鼓励其继续努力,再创佳绩;对晚辈,我会在群里叮嘱他们要学好各种知识,对人尊重,对同仁团结,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三是维护友谊的桥梁。为便于联系,我和老同学、老朋友们建了微信群,利用这个桥梁,增加了解,互致问候,表达愉快心情,享受美好时光。每逢节假日,老朋友们都会互致问候,相互祝福。对于好人好事、好文章、防病保健知识,我们也互相转发,增强了友谊,保障了健康。
手机使我受益匪浅,它已成为我晚年生活的必需品。不过,它的功能太多,不易完全学会,但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更多功能,充实我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