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7日
第07版:07

为讨要赡养费,东光一对夫妇将儿子告上法庭。在法官温情调解下——

儿子悔悟了 父母不要了

本报记者 唐慧 本报通讯员 何佳玲 张凡

“王法官,您说得对,家和才能万事兴!”近日,东光的贾某紧紧握住东光县人民法院法官王书栋的手感慨着。

法官一手握着贾某的手,另一只手拍了拍一旁贾某的儿子贾某某,将两人的手握到一起。这一刻,父子俩的心又连在了一起。

关系闹僵

起诉儿子要赡养费

东光的贾某和他的老伴年迈,体弱多病,没有生活来源,全靠子女照顾。夫妻俩有4个孩子,贾某某是长子。平日里,贾某某的弟弟、妹妹在经济上对父母给予较多。虽然贾某某家中经济条件不好,与父亲曾发生过不愉快,但是他也时常给父母送吃送喝。

2023年的一天,贾某某给二老去送吃的,恰逢他的弟弟、妹妹也来看望老人。当时,贾某某的弟弟、妹妹对他冷言嘲讽。脾气倔强的贾某某与他的弟弟、妹妹在照顾老人方面产生了分歧,双方当场发生肢体冲突。

贾某为此事生病住院。贾某某始终没到医院探望。贾某心中生气,开口向贾某某讨要赡养费。贾某这一举动,让本就不太和谐的父子关系更加僵化。

为向贾某某索要赡养费,贾某夫妇将贾某某告上法庭,要求法院主持公道,判决贾某某尽赡养义务。

法官调查

家庭矛盾由来已久

东光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与贾某某联系。贾某某告诉法官,他是家里的长子,如今年纪已经不小了,身体一直不好。他平时收入不多,常年吃药,生存都成问题。

贾某某说,他脾气不太好,和家里人关系一直很紧张。他的弟弟、妹妹成年后,发展得都比他好。如今,他根本没有能力按照弟弟、妹妹照顾父母的标准给付赡养费。

一番沟通后,法官发现贾某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并非赡养费一事,而是双方心中都有未曾解开的心结。法官进一步调查得知,贾某和他的长子贾某某因琐事造成较深矛盾,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多次调解,始终没能促成双方和解。

一番思量后,法官决定尝试为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考虑到贾某夫妇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法官多次上门调解。其间,贾某的另外3名子女几次强行介入调解,致使法官调解工作无法开展。

打感情牌

法官帮忙解“疙瘩”

老人的工作做不通,法官又将贾某某传唤到法院,尝试从贾某某处寻找调解的突破口。

“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老人将你抚养成人,给你娶妻生子,老人年纪大了,你却不尽赡养义务,于法于理都说不过去。”法官从法律角度严肃批评了贾某某,又从亲情角度引导贾某某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听了法官的劝诫,贾某某心中感慨,沉默片刻后,同意履行赡养义务。同时,贾某某也向法官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贾某某说,他能力有限,给不起父母要求的赡养费金额。

“心里的疙瘩解不开,即便案子结了,后续还得出事。”做通贾某某的工作后,法官决定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这一次,法官主动要求贾某某的弟弟、妹弟参与调解。

“都说家和万事兴。你们一家人以前是全村人都羡慕的和美家庭,人们都说你们老两口有福气,老大肯吃苦,老二能挣钱,老三、老四有能力。就因为一些小事,一家人谁都不愿低头,僵了这么多年,值得吗?”在贾某一家人沉默时,法官打起感情牌,并向贾某夫妇转达了贾某某愿意给付二老赡养费的意愿。

让法官想不到的是,就在第二天,贾某一家人一起来到东光县人民法院。在法官的见证下,贾某某向他的父母、弟弟、妹妹委婉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听到贾某某认错,贾某夫妇当场表示,他们能够体谅贾某某生活的艰辛,不再向其讨要赡养费。贾某某听到父母的话,一再坚持要履行赡养义务。

最终,在法官的见证下,贾某某与家人和解。这才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2024-06-07 本报记者 唐慧 本报通讯员 何佳玲 张凡 为讨要赡养费,东光一对夫妇将儿子告上法庭。在法官温情调解下——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0301.html 1 儿子悔悟了 父母不要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