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孩子们平均身高越来越高,但一些学校的课桌椅却没有跟着“长”。记者采访发现,由于课桌椅国家标准滞后等原因,不少地方存在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不大匹配的情况;课桌椅“低配”现象,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烦恼”,无形中增加了近视、驼背等健康隐患。
(据6月5日《沧州晚报》6版)
这篇报道切中了很多中小学“一桌到底”的实际问题,也说到了很多家长、学生的难点和痛点上。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平均身高一直在不断增长。在部分地区,中小学生的身高增长值甚至还要高于全国平均值。然而,与中小学生的身高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学校的课桌椅高度多年来一直原地踏步、“岿然不动”,且整个班、整个年级乃至整所学校的课桌椅尺寸往往都是整齐划一的。
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多年前师兄师姐们使用的课桌椅,小师弟小师妹们还在接着用,一套“长不高”的课桌椅陪走了一茬又一茬越来越高的学生。
课桌椅与中小学生的身高越来越不匹配,给学生的健康带来了不少隐患,在此不一一赘述。据报道,我国早在2014年就已制定了学校课桌椅国家标准。目前看,国标有些滞后,即便是这样一个有些滞后的标准,在不少学校也未得到认真执行——有的学校课桌椅只有一个规格尺寸,千生一桌一椅;有的学校仍在执行明显低于国标的更早标准,代代相传;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标准,随意配置。
课桌椅陪伴中小学生学习多年,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让课桌椅随着学生一起“长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是每位家长的渴望,也符合教育规律。
希望有关部门认真倾听舆论的声音,把调整中小学课桌椅高度尽快纳入议事日程,根据学生的身高增长情况更新优化课桌椅国标,并严格执行国标。同时,放弃僵化的整齐划一理念,针对学生身高差异和变化,分层匹配对应的课桌椅,实现课桌椅配置的科学化、个性化。
有条件的学校,不妨考虑配置可调节课桌椅,让课桌椅的高度能够随着学生的身高变化适时灵活“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