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3日
第10版:10

一些医疗机构刻意制造“口腔焦虑”

两岁半幼童竟被要求每天戴12小时牙套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滥扩弓已经成为目前牙齿矫正低龄化的一个缩影。一些商家将眼光投向低龄儿童口腔市场,在一些城市,儿童口腔连锁诊所随处可见。在这些儿童口腔诊所中,低龄矫治靡然成风,甚至有诊所建议1岁半的儿童佩戴牙套,他们宣称“牙颌畸形越早治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低,长大后基本不复发”。

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牙齿矫正属于医疗行为,必须严格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遵守科学治疗原则。相比于儿童牙齿矫正,更应当“矫正”的是家长对孩子的“牙齿问题焦虑”。建议加强科普的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儿童整牙市场存在的夸张和虚假宣传、滥用牙齿矫正等乱象。

诊所推荐整牙

报价万元起步

今年5月初,北京市民闻女士发现自己7岁儿子的下牙松动但一直不掉,于是带着儿子来到家附近一家私立口腔机构拔牙。拔完牙后,医生“不经意间”提起,孩子的牙看上去有点不整齐,有“地包天”的趋势。

闻女士一听就急了,忙问医生怎么办?给孩子拔牙的医生叫来整形科医生,对方撑开孩子的嘴观察后问她:“孩子小时候喝奶是怎么喝的?”

闻女士回答:“躺着喝。”“这就对了。”整形科医生进一步介绍,躺着喝奶会影响孩子的牙齿发育,因为有外力往下压,孩子会比较吃力。孩子的牙现在排列不整齐,换完牙后可能也有不整齐的风险,建议立刻戴上牙套,趁早干预,“趁孩子现在还小,投入小收益大。等孩子长大了,可能就投入大收益小了”。

接着,整形科医生给出治疗方案:用牙模脱模制作牙套,佩戴两年至三年。模具都是3D打印的,定期复查,如果牙坏了或者掉牙了,再配新的牙套。“好多家长都为孩子选了进口的隐形牙套,有的比你儿子年纪还小不少,戴几个月就有明显效果了。”

至于价格,医生建议选择隐形可摘卸的牙套,有进口的和国内的材质,整个疗程价格在2万元至4万元不等,也可以选择钢丝牙套,但“不建议,效果不好,还影响小朋友颜值”。

上述医生还提示,孩子换完牙后矫正效果能否持续无法确定,有的一直保持下去了,有的复发了还得再来做矫正。

“花几万元还可能复发?还没换完牙有必要整牙吗?”闻女士越想越觉得不靠谱,拒绝了该医生的提议,带着孩子去某三甲医院做检查。

“三甲医院的牙科主任告诉我,儿童在8岁至10岁时,上颌骨发育最活跃,是做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反颌的最佳时机,此时矫正事半功倍,做早了效果不理想。”闻女士说,最关键的是,上述矫正还是针对存在骨性问题的儿童,“我儿子只是牙齿排列不齐,12岁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矫正就行”。

相较于闻女士的及时“刹车”,上海市民张女士非常后悔带自己的孩子去整牙。去年年底,她两岁半的女儿因为个别牙齿反颌,被某诊疗机构建议安装隐形矫正器,每天佩戴时间要满12个小时。

记者咨询北京多家儿童口腔诊所发现,根据年龄段和矫正方式,幼童矫治疗程报价从1万元至4万元不等。咨询过程中,一名自称医生助理的人士介绍,如果父母有反颌的情况,儿童也会遗传,“第一个治疗周期最好是3岁至5岁,可以防止面型发生变化”。对于遗传性反颌,其建议在6岁至8岁和12岁至17岁进行两个周期的治疗,“可改善面型”。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儿童牙套”,发现有数百个相关商品推荐,“食品级硅胶牙套”每副300元至800元不等,称“无需拔牙就能扩展牙弓或改变牙列”,可矫正龅牙、“地包天”、牙列不齐等各种症状。

根据北京某三甲医院执业的牙科医生周晓的介绍,硅胶牙套学名MRC,全称是儿童肌功能早期矫正器,它的临床适应症是比较狭窄的。现在许多儿童被诊所建议或父母自行购买佩戴硅胶牙套,最后结果可能是过度医疗或不对症治疗。

对于市面上大量存在的鼓励幼儿进行牙齿矫正现象,周晓很是震惊,他认为一些儿童口腔诊所夸大幼儿状况,贩卖焦虑。当他们成功把牙套戴在孩子嘴里后,如果孩子情况复发,就会推卸责任说是因为孩子太小,家长没有管理好导致的。

刻意制造焦虑

致矫正低龄化

“口腔下颌体和下颌升支发育差,都比较短,面型呈嘴图状,建议进行干预,从而使其呈现正常状态……”这是天津市民王女士近日带9岁女儿前往天津市河东区某私立口腔医院进行面诊后的结果。

对于王女士“会不会在换牙完全结束后出现‘反弹’”的问题,医生解释说,儿童早期矫正的意义在于,降低拔牙比率以及恒牙矫正难度。

听到三四万元的矫正价格,王女士“头皮一紧”。得知她是因为价格“望而却步”,医生立刻板起脸来教育她:“你现在可以不治,但你以后花几十万元都治不好,容貌问题可是要伴随孩子一辈子的,身为合格的家长应该好好考虑。”

调查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是否为孩子整牙似乎成了衡量“合格父母”的指标。

“儿童正畸千万要趁早”“早做选择,别等孩子长大后再后悔”“早一步,让孩子颜值赢在起跑线”“牙齿矫正越早治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低,效果好、不复发”……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和口腔医生在线上社交平台宣传时或线下问诊时,刻意制造未成年人“牙齿矫正焦虑”。

打击虚假文案

制定矫正标准

在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看来,目前市面上的商业性儿童口腔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商家为了吸引客户,刻意制造焦虑,拿越早矫治越好的营销话术来误导家长,不仅导致牙齿矫正日益低龄化,还导致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屡屡出现。

邓利强说,医疗机构应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将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科学治疗原则。对于部分虚假宣传、兜售“牙齿矫正焦虑”、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监管部门应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整顿,打击一些社交平台发布的虚假文案,督促医疗机构规范经营,禁止违规操作。有关部门可以探索制定儿童牙齿矫正治疗标准,厘定适合矫治的年龄段,除非特殊情况,严禁违规实施牙齿矫正治疗手术。

据《法治日报》

2024-06-03 一些医疗机构刻意制造“口腔焦虑”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9801.html 1 两岁半幼童竟被要求每天戴12小时牙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