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7日
第04版:04

一面面“夸夸墙”,一场场“互夸会”……盐山县边务镇各村通过多种形式点赞村里的好婆媳、好邻居、好孩子——

“夸夸墙”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李小贤

“夸夸墙”

“好婆媳”

“兰英一家相处得可好了,而且兰英孝顺老人、疼爱孩子,值得夸。”

“这孩子学习优秀,还听话,经常帮爸妈干活,不错,不错。”

……

近日,在盐山县边务镇东王庄村,一些村民围在一面“夸夸墙”前,边看着上面的好婆媳、好邻居、好孩子事迹,边夸奖着他们。村民纷纷表示,这些人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这些榜样还参加了村里的“互夸会”,向大家传授婆媳、邻里相处的秘诀。

“夸夸墙 夸夸强”

东王庄村的“夸夸墙”,位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附近。平时,村民们来来往往,都会注意到这面墙。

“夸夸墙 夸夸强”,6个大字很是显眼,中间还有一个竖起的大拇指标志。“夸夸墙”分为三部分内容:夸夸好婆媳、夸夸好邻居、夸夸咱家娃。

在夸夸好婆媳一栏中,王兰英和婆婆、侄媳妇等人的照片和名字出现在上面。看到这个家庭,不少村民赞不绝口。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然而,既是儿媳妇又是婆婆的王兰英却在生活中念好了这本“婆媳经”。

今年57岁的王兰英谈起婆媳相处之道笑着说:“真心付出,俩好就能合成一好。”

王兰英和婆婆的关系处得非常好,给婆婆买衣服、买水果,连孙子媳妇也对奶奶嘘寒问暖,照顾得细心周到。

王兰英和妯娌之间的关系也极好。妯娌们谁有事了,也愿意找这位嫂子商量商量。

今年的母亲节,王兰英和妯娌们一起操办了一场家宴。孙媳妇们为奶奶买了鲜花、衣服,王兰英和妯娌们在饭店订了“大餐”。全家老少40多口人共同庆祝母亲节。

家中欢声笑语一片。王兰英说:“大家感情非常好。婆媳相处得好了,整个大家庭就会更加融洽温馨。”

对于能登上“夸夸墙”,王兰英说:“其实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生活中婆媳相处哪有什么特别新奇的事,就是在一点一滴小事上相互关心包容。”

“我们村道德评议会定期举行‘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并且将她们的事迹在‘夸夸墙’上晒出来,让村民们学有榜样,形成人人尊老敬老、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和谐文明风尚。”东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洪坡说。

榜样带动

东王庄村的“夸夸墙”只是边务镇推行“夸夸墙”的一个缩影。

走进边务镇多个村庄,一面面“夸夸墙”亮出了村内典型人物的事迹。

这些好婆媳、好邻居、好孩子都是由村民们推荐,道德评议会评选出来的。他们身上虽然没有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却能影响村民的行为。

在大南马村,15岁的刘荣策等人是第一批登上“夸夸墙”的孩子。

每当听到村民们夸奖刘荣策这孩子不错时,刘荣策的妈妈冯唤都满心高兴。

冯唤告诉记者,儿子自制力很强,养成了不错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也善于分析总结。他还是个“小暖男”,特别会心疼人。每次放学回家,他都会去看望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过生日时,他也会送上一份小礼物。

“农村里很多孩子放学回家后手机不离手,而荣策会写完作业后,很有节制地只玩一会儿。”冯唤说。

与刘荣策同样出现在“夸夸墙”上的冯健溪今年也15岁,是个聪明心细的孩子。一位村民说:“这孩子很贴心,平时就经常帮爸妈干活,母亲节的时候还为他妈妈做了几道菜。孩子知道孝顺,挺不错。”

“这些被夸的孩子都是榜样,我得让自家孩子向他们学习,既要努力学习,又要懂礼貌。”另一位村民说。

在魏郭庄村,34岁的宫伟晓是一位荣登“夸夸墙”的“好媳妇”。今年4月份她还与其他3名村民共同获得了“最佳被子奖”。

当时,魏郭庄村组织开展了“晒被子·比孝心”活动,“评审团”走进家有75岁以上老人或常年患病老人的村民家中,通过看、摸、问、访等方式,对老人的被子逐一评比、打分。经过对36户老人的被子进行评审,最终宫伟晓等4位村民获“最佳被子奖”。

宫伟晓的婆婆一说起宫伟晓,声音就有些哽咽,“我老伴儿在世时瘫痪在床,我身体也不好,都要伟晓照顾。”

“我老伴儿病逝后,伟晓为了方便照顾一大家子,又能有点收入,就在村上开了个小超市。她虽然天天忙得团团转,但仍把一家老小照顾得特别好,俺们打心底感激她……”宫伟晓的婆婆说。

不仅宫伟晓的婆婆夸奖她,熟识宫伟晓的人也为她竖起大拇指。很多村民将她的言行看在眼里,向她学习。

婆媳互夸

今年44岁的鲍文芳是边务镇吕龙潭村人,也是村里公认的“好媳妇”。

前段时间,她也登上了“夸夸墙”。当听到村民们对她的称赞时,鲍文芳说:“婆婆待我如亲闺女一样,我也待她如亲娘。”

鲍文芳自打结婚进门,就喊婆婆张玉琴“娘”。在一声声“娘”中,婆媳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

鲍文芳说:“我和丈夫结婚时,家里的条件不好,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过得有些苦。婆婆总是觉得愧对我,有好吃的,都会想着我。我就对婆婆说,只要我和丈夫好好干活,日子会好起来的。”

鲍文芳和丈夫做起了生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鲍文芳说:“我们对老人总是报喜不报忧,有难处我们自己扛,有好事就和老人说。老人需要钱或者要买什么,我们都马上办。老人生病了,我们尽全力伺候她。”

她们婆媳还参加过村道德评议会举办的“互夸会”。鲍文芳对那次活动记忆犹新,“当时,我娘讲我的好时,还没说两句,就哭了。”

张玉琴的眼泪可不是委屈,而是欣慰和满足。

在“互夸会”上,张玉琴说:“我这个媳妇娶得好呀,以前家里太穷,她嫁进来后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恳恳过日子。”

张玉琴说起自己住院时发生的事让现场村民动容。她住院时严重便秘,用了开塞露也没有什么效果。儿媳妇鲍文芳不嫌脏,帮她排出了大便。

“文芳真不错,值得大家学习”“能这么伺候老人,和亲闺女有啥区别”……村民们对鲍文芳赞不绝口。

鲍文芳没想到,自己对婆婆的好,都深深地印在了婆婆的心里。婆婆的每一句话都让她心里暖暖的。她给了婆婆一个大大的拥抱。

“好婆媳”都能获奖

盐山县边务镇宣传委员张文娟多次参加各村举办的“互夸会”。

在“互夸会”上,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畅所欲言。婆婆几十年如一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照顾一家老小,不求回报;儿媳妇照顾公婆、尊老爱幼,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一件件暖心事儿,如涓涓细流淌过心田,让大家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好邻居互相帮衬,孩子无人照顾时帮忙带,有活时搭把手……将远亲不如近邻表现得淋漓尽致。

“互夸会”上,“婆媳拥抱”“婆媳默契大比拼”“为婆婆梳一次头”等互动活动,更拉近了婆媳之间的关系。

张文娟说:“‘互夸会’上,好婆媳、好邻居等代表讲述了她们的家长里短,相处过程的点点滴滴,说出了平时生活中难以说出口的心里话。通过互夸增进了婆媳、邻里感情,培育邻里互助、家庭和睦的文明新风。”

近年来,边务镇积极组织道德评议会成员、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参与“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及时发现好典型、总结好经验,并通过“夸夸墙”“互夸会”等形式宣传典型事迹。

“我们这些‘好婆婆’‘好媳妇’还能获得积分呢。1分就相当于1元钱,可以在镇积分制爱心商圈里直接使用。”鲍文芳说。

据了解,边务镇打造了积分制爱心商圈,在移风易俗积分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充分激发村民自主践行移风易俗的动力。经过道德评议会评定的“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等典型代表,既能登上“夸夸墙”,又能获得相应积分,并凭借积分到指定商店里兑换所需物品。通过以“德”换“得”,兑出文明新气象。

(本版图片由张文娟提供)

2024-05-27 本报记者 李小贤 一面面“夸夸墙”,一场场“互夸会”……盐山县边务镇各村通过多种形式点赞村里的好婆媳、好邻居、好孩子——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9031.html 1 “夸夸墙”背后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