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贤 祁晓娟 张丹 吴艳
有的市民或许还记得,前些年沧州以及周边地区曾有给母亲和婆婆买“留娘糕”的说法。近段时间,“为亲人送礼物”的风又刮了起来,变成了送“黄桃罐头和红布外加现金红包”,送礼物的人由晚辈变成了长辈。
“三件套”
5月19日早上,家住运河区金域华城小区的李颖收到了婆婆送的“三件套”——1块2尺6的红布、两瓶桃罐头、1个666元的红包。
看着婆婆摆在桌子上的“三件套”,李颖有点纳闷:这些是干啥用的?
婆婆饶有兴致地给李颖解释起来。她在刷视频时看到,今年是“无春年”,婆婆要给儿媳妇或者妈妈要给女儿买桃罐头、红布,还要包上66元或666元的红包,寓意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李颖的婆婆说:“我问了身边的老姐妹,她们都为孩子们准备了。我也赶紧买来了。”
李颖对婆婆说,这些都是谣言,不可信的。
可婆婆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既然已经花钱买了这些,就按网上说的,把钱用红布包起来,放在枕头下,枕上一年。
婆婆还担心李颖不这样去做,亲自包好,将“红包”放到了李颖的枕头下,还嘱咐李颖要听话,一定要枕上一年。
李颖看着婆婆的做法有点哭笑不得。
李颖说:“几乎每年都会刮起‘桃罐头’风,只是这次送桃罐头的人成了婆婆、妈妈,今年又增加了‘红包’。有的老人特别容易相信这些,她们爱孩子,希望孩子们能平安顺遂。她们可能知道是谣言,还是去买了这些东西。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又刮起‘回礼’风,儿媳妇、女儿给婆婆、妈妈买什么别的东西。”
收到婆婆的“三件套”不久,李颖生活在保定的妈妈也给她打来了电话。李颖妈妈从网上下单了桃罐头,让李颖记得取,另外,红布也会邮寄到李颖所住的小区。李颖妈妈还通过微信给她转了1个66元的红包。
李颖对妈妈说,这钱不收了。李颖妈妈则说,钱一定要收,她给3个女儿、1个儿媳妇都分别准备了一份。
“买还是不买?”
家住运河区御河新城小区的李淑琴今年70岁了。最近,她也在为这件事纠结。
她听邻居说,今年是“无春年”,要给儿媳妇准备现金红包,还有红布和桃罐头。红包的金额说法不一,有人说要66元,还有人说要666元。
“我认为,这挺‘迷信’的。”李淑琴说,她从来不信这些事儿,但是周围不少人给儿媳妇送了这些礼物,如果她不送,儿媳妇也许会“怪”她。
为此,李淑琴特意跟儿子沟通了一下,想询问儿子的意见。当时,儿子听到这种说法后,嗤之以鼻,觉得纯粹是无稽之谈,告诉李淑琴不用为此烦恼。
第二天,李淑琴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给儿媳妇送这份礼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为了买红布,她跑了好几家商场。其中一家没有货,另外两家刚刚卖断货。最后,一位老姐妹给她支招,她在明珠商贸城买到了红布。
虽然“礼物”备齐了,但李淑琴仍然认为,这种做法是商家的一种“噱头”。
同样纠结的还有今年69岁的马艳霞。前些日子,好朋友约着她去逛商场。
“去买什么?”马艳霞问。
“买红布。”好朋友回答,“你不知道吗?今年要给女儿和儿媳妇买红布、桃罐头。桃罐头超市里就有。可红布超市不卖,我想去商场看看。大家都买了,你不给你女儿买吗?”
“我不想买。”马艳霞说。她觉得这个事儿听着就荒唐。桃罐头全家人都不爱吃,红布也没用处。
一开始,马艳霞特别坚定,绝不“上当”,不买这些东西。这两天,很多人又跟她说起了这个事儿,这让马艳霞有点动摇:“买还是不买?”
掉色的红布
5月19日傍晚,33岁的张玲玲去婆婆家时收到了意外“礼物”。
张玲玲说,她看到这份“礼物”时,一头雾水。听婆婆讲完缘由,她哭笑不得。
“我知道婆婆是好意,觉得别人的儿媳妇有的,我也得有。”张玲玲说,婆婆为凑齐这几样东西,还费了不少周折。
可当看着那两瓶黄桃罐头,张玲玲开始琢磨怎么把罐头给婆婆留下。
“我从小就不爱吃罐头,拿回去就浪费了。婆婆说,这罐头是送我的,得让我吃了。”张玲玲说,最终她还是把两瓶黄桃罐头拿回了自己家。
“还有那包着666元现金的红布,着实让我很尴尬。”张玲玲说,在她这个年纪的人看来,这种红布已经相当于“老古董”。
“完全不知道这块红布能干啥?”张玲玲说,她想着把那块红布洗洗暂时放起来。
可当她把红布拿去洗时,发现那块红布掉颜色掉得很厉害。
“那红颜色,把我家洗手池都染得发红。”张玲玲说,她又赶紧把红布泡到了塑料盆里,“等颜色稍微掉掉再洗估计还会好些。”
张玲玲说,那666元现金,肯定得以另外一种形式还给老人。是给老人买套衣服,还是买点家里用的东西,现在她还没想好。
和张玲玲遇到同样尴尬问题的还有她的几个闺蜜。“我们商量,回家跟自己的婆婆说一声,以后这样的事,不如给买点实实在在有用的东西。”张玲玲说。
张玲玲认为,作为年轻人,她也知道老人赶这种“风潮”是出于爱,真正的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大可不必如此跟风。
一种心理暗示
市区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天,黄桃罐头销量大增。”为了方便顾客购买,他们还在超市入口显眼的位置设立了桃罐头专柜。
“桃罐头不一定能帮人逃避灾害,但是吃了能补充营养,买了也不会浪费。”这位工作人员笑着说。
对于买红布和桃罐头的说法,很多人也是有听一听就好的想法,没有特别当真。
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吴小妹每次听到同事或朋友们讨论这个问题,都会一笑了之。
有朋友问她,“你婆婆给你红包和红布了吗?给你包了多少钱红包?”吴小妹回答:“没有,我们家从来不信这些事。”
一天,吴小妹回家,母亲告诉她:“今天我在外面遛弯,邻居邀我一起去买红布,我还劝了她一顿,但是没劝住,反正我不信这些。估计是桃罐头又滞销了,商家变着法卖呢!”
对此,吴小妹婆婆的表现和母亲是一样的。婆婆对她说:“小妹呀,我也听说了,但是咱家不兴这个。不管是‘留娘糕’,还是现在的桃罐头,都是谣言,咱不跟这个风。”
采访中,很多年轻人表示,买一块红布,就能顺顺利利?买个桃罐头,就能逃过灾难?很显然,这是无稽之谈。每一个人生活幸福与否和很多因素相关,并不是一瓶黄桃罐头或者一块红布就能决定的。谣言止于智者,对于这种以此为噱头营销的手段,置之不理即可。
“无春年”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无春年”只是农历与阳历的巧合,有无立春只是由不同历法的时间差造成的,对个人生活和婚姻幸福不会造成影响。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理科医生潘欣彤说:“‘红布辟邪,逃离灾难’这些说法带有迷信色彩,之所以会在民间流传开来,说到底,这是人们趋吉避灾的一种心理暗示。在传统民俗中,为了驱邪,中国人往往会想到红布,以红色为吉祥色,至于桃罐头,则是采用了‘桃’与‘逃’的谐音,认为吃桃可以‘逃避’灾难。实际上无论用红布‘辟邪’,还是吃桃罐头‘逃灾’,都没有实际意义。日子该咋过还得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