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同意却被读走的个人信息,想看又看不懂的协议内容,一次同意终身授权的默认条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APP在收集、处理用户个人信息过程中仍然存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情形。
(据5月18日《沧州晚报》4版)
现在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离不开APP,基本上每款APP都会在首次使用时跳出一个对话框,要求用户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不同意勾选就无法继续下一步。
实际上,一些APP正是通过这种途径收集、处理用户个人信息,“一次同意终身授权”的坑埋藏在密密麻麻文字后面,正悄悄等着消费者掉进去。
有项研究将一些常用APP的服务条款输入在线阅读工具,结果发现,大部分APP条款的字数太多了,需要一个小时以上才能读完,最长的达到92分钟。
服务条款的内容十分繁琐,就算耐着性子读完,也可能感到迷惑。比如爬虫协议、第三方服务瑕疵、商业适售性、特定用途适用性等等概念都让用户云里雾里。于是才有网络上的一个梗:“我撒过最多的谎就是‘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正规的APP索要隐私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当用户使用更多功能时,还是会被要求提供各种信息和授权。一些小程序则继续任性放飞,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路上一路狂奔。以至于有不少消费者抱怨,只是扫码点个菜,恨不得要把全家户口本信息都填上才能用上小程序。
要改变一些APP强行索取个人信息的局面,一方面,要从源头入手,严格要求APP的运营方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另一方面,用户也要增强维权意识,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个人隐私,倒逼APP运营方合规经营,不再强制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