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居所怡红院,宝玉一开始给它拟匾额名为“红香绿玉”,后由元春改为“怡红快绿”。所谓“红”和“绿”指的就是院子里的海棠和芭蕉。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谓之“红”;芭蕉粗壮高大,姿态洒脱优美,叶片为深深浅浅的绿色,确有宝钗所讲“绿蜡”之形韵。
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将怡红院的“绿”由芭蕉换成了美人蕉,许是因为大观园的实景拍摄地在北京。芭蕉不好移栽,而美人蕉因其叶片色形皆似芭蕉,便成了最好的替代品。
极富热带风情的美人蕉原产于美洲,唐宋以前就有栽种的记录,是资深的“外来物种”。它喜温暖,恶严寒,可以用根茎来繁殖。在万物萌发的春日里栽下,到了炎炎夏日,它就会绽放出惊人的美貌。红的耀眼,黄的娇嫩,开双色花的美人蕉尤其引人注目,总会引发观者的惊叹。
美人蕉的叶片硕大,新叶起初是鲜嫩的绿,就像怯生生的小姑娘,卷成斜斜纸筒状,羞答答地露出一角叶尖。随着骄阳和雨水的滋养,慢慢地,叶筒舒展开来,愈发变得油亮肥绿。向阳处绿得明亮,背阴处则绿得厚重。如同《甄嬛传》中“宛宛类卿”一样,即便作为替身,美人蕉并不低芭蕉一头,两者各美其美,却又美美与共。
我第一次见到美人蕉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那处小小院落只有正房三间,东配房一间,后建的小房一间。正房中间的屋子最大,有一个灶台,一眼泥煤炉,一个碗柜,还有一张来了客人就由方变圆的折叠餐桌,勉强算是客厅加餐厅了。两侧各有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房间,东边住了父母和两个幼弟,西面则由我们姐妹三人住着。父亲曾开玩笑说我们这个屋子叫做“西厢”。西厢里没有莺莺小姐,窗外却不止有花影浮动。
母亲于窗下辟了一块小小菜畦,里面只种了架巨峰葡萄、10来棵长寿菜、一沟羊角葱,还有姥爷从集市上寻来的几株美人蕉。从仲春到盛夏,窗下的美人蕉由几块根茎萌发成一米多高,开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巨大花。天气越炎热,那花开得越艳丽,越醒目!
每当雷雨来时,点点雨滴打在蕉叶上,轻重缓急,错错落落,时而如春蚕咀叶,时而如山泉泻落,时而如玉珠弹跳,时而如鼓声铿铿,流水铮铮。蕉叶得雨欣欣然,我听雨声醺醺然。雨后蕉叶愈发湿润柔绿,泛着幽光,那花朵反而更显得娇柔可怜,西窗也仿佛映成一片碧色。
凡情之起,由人心生也。喜欢美人蕉,大约并不单单是因为亲眼见过它那惊人的美,更是源自内心深处那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