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小升初招生阶段,本来小升初实行的是免试就近划片入学政策,可仍然有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择校焦虑。
日前,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举办的以配合个别学校“掐尖”为目的的招生说明会正在暗地开展。
(据5月17日《沧州晚报》12版)
所谓“掐尖”招生,是指某些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以笔试、面谈、评测等方式提前锁定尖子生。这种现象存在已久,不仅破坏教育生态,还制造教育内卷、加剧社会焦虑。
小升初“掐尖”屡禁不止,表面上是监管不力造成的,但深层原因,更多是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的恶果。
有些学校的个别老师,为了“证明”他们的“教学成果”,明明知道靠所谓的“选拔考试”和“杯赛”是不正当途径,但还是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获得升学机会。一些有“门路”的家长,更是会借助手中的资源,为孩子谋求升学的捷径。
如此一来,最终受伤的还是那些没有特殊资源、老老实实遵守升学规则的学生。这样的结果,绝不是教育部门想看到的,也是民众难以接受的。
这需要有关方面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所谓治标,是尽量不给某些学校“掐尖”招生的机会,或针对“掐尖”招生的时机、方式采取精准对策。例如,多所学校的校园开放日已经异化为“掐尖招生日”,有关部门要对此类活动加强重点监管。
所谓治本,就是彻底纠正“唯分数、唯升学”的考核评价导向。近些年来,有教育专家多次指出,解决“掐尖”招生乱象的关键在于改革教育评价导向。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改进评价方法,统筹整合评价,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但有些地方落实不力。
另外,有关部门要改变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强化教育相对弱势区域的教学实力,拿出优惠政策,让更多普通学校的孩子能得到更优质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再怎么强调教育公平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掐尖招生”现象,给更多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